
孩子雖小,可問題卻不少。好奇,是每一個小孩子都會有的心理,孩子會對身邊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充滿新鮮感。“這是什么?” 、“那是什么?”、“為什么?” 、“怎么會這樣?”,孩子無奇不問,爸爸媽媽你們Hold得住嗎?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回答孩子的各種問題呢?
1、允許孩子提出種種問題
當寶寶帶著極大的好奇心,反復不停地問父母各種問題時,父母的應答及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自信與情緒。如果父母經常拒絕回答、阻止、推卸、忽視等,如:這么笨!上次不是告訴過你了嗎,為什么又問呢?如此惡劣態度,孩子表面上變得比較“聽話”,實際上,孩子的思維受到限制,不再有好奇心,同時,他也不愿意再與父母溝通了。所以,父母應該用認同、贊賞及鼓勵的話語和態度,來回應孩子所提出的問題,并引導孩子更深入去探討此問題。如:“你很棒,怎么會想到這個問題的!”
2、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
不管孩子怎么問,父母千萬別先打斷孩子的話,即使在成年人看來是無聊或可笑的問題。父母需先聆聽后再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如:“你以為呢?為什么會是這樣?”如此不斷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鼓勵孩子思考,與孩子一起學習。這樣,孩子的思維不僅可以更廣闊,而且感受到父母對自己關愛,愿意和他們共同學習。
3、順孩子的智力及話語來回答
父母應該學習處身設想孩子的智力及理解力去回答他的問題。但絕對不可隨便編個理由或違背科學亂講,如:“你是從媽媽屁股生出來的”。另外,多使用孩子的話語來回答孩子的問題。如: 孩子問到“為什么魚有鱗片?”。父母可以如此回答:“就象你穿衣服一樣,魚也需穿衣服呀!魚鱗就是它的衣服,保護它,要不然,它不小心撞到石頭,很容易受傷的。”
4、如何面對無法回答的問題
面對這樣狀況時,父母不妨坦白向孩子承認:“媽媽也不清楚,待我知道答案后再告訴你” 。 “爸爸也不肯定,我們一起來研究答案吧!” 父母這樣的回答,可以教育孩子對學習應該采取求事實、認真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