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遲緩能不能恢復到正常?
孩子的智力發育總體是向上的,但是快慢是有差異的。只要學會的,其實無所謂快慢,所以不必著急把孩子培養成神童。幫孩子加快智力發育這事本身是個偽命題,所以就不必后天加料了吧。
我們的智力發展是個連續的向度,在向度上的速度會因環境的優劣和大腦成熟的快慢而有所不同。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外國的愛迪生、愛因斯坦,中國的王陽明都是發展遲緩的兒童,王陽明到五歲才會說話,但他的「格物致知」理論五百年后還為人知曉。人生是看終點,不是看起點。
只要學的會,快慢不重要
有一個關于老鼠的實驗拿來跟大家分享,把基因相同的同一窩老鼠隨機分成二組,先在大腦中注射放射性的水,使長出來的新神經元在顯微鏡底下會發光。一組學習能力強的老鼠,跑到迷宮的終點就有食物可吃;另一組學習困難的老鼠,學不會就沒有東西吃。等所有老鼠都學會了以后,解剖開來看新長出的大腦神經元存活的情況。結果發現,學的慢的那組,新神經元留下的較多也活的較久,在顯微鏡下閃閃發光。所以,學的快慢沒有關系,只要學會了都一樣。反而是下過苦功學的東西在大腦中保留的比較久。
聰明不能決定前途
世界上幾乎所有值得追求的東西,如學問和技能,都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我小時候,父親要我們背《四書》,我妹妹背的快,背完了便去玩,而我背的慢,常常她都去睡覺了,我還在背。最近心血來潮,打電話去美國問她:以前我們背《論語》“堯舜其猶病諸”下面一句你還記得嗎?她大笑說:“什么啊,早就忘光了”。所以老子說:“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稀聲”,父母不必很在意孩子現在跑的有多快,要在意他這一路走的平不平穩、能不能順利到達終點。聰明并不能決定前途,古今中外成功的人都不是最聰明的人,卻是最有毅力的人。
其實家長們在面對孩子智力發育的時候,還是要保持一個相對于較平和的心態,不要否認孩子,孩子不夠聰明,并不是說就一無是處了,只要我們耐心的培養,相信孩子一定會有一番作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