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或是小嬰兒,經常在吃奶后或者是不經意間出現頻繁打嗝的現象,打嗝的原因并不在胃,而是在膈肌。
成人膈肌在正常情況下,像是兩個駝峰狀,向上方膨隆的駝峰,將胸廓分塊。由于嬰兒膈肌平直(成人膈肌類似駝峰狀),當腹部壓力增大時易刺激膈肌痙攣出現呃逆(打嗝)。打嗝可不是受涼所致。
隨著孩子的生長,孩子的膈肌就會逐漸變成駝峰狀,打嗝現象也會隨之消失。
遇見孩子打嗝時,家長可以分散孩子的精力緩解一下。但有時打嗝會持續較長時間,特別是小嬰兒,這些都是不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或臟器功能造成任何影響,家長不必擔心。
沒有嘔吐動作,只是隨打嗝、腹部或全身用力等出現的沒有痛苦表情的奶液反流甚至流出口腔的現象稱為溢奶。伴有嘔吐現象,且有痛苦表情的稱為吐奶。這樣分類的話,絕大多數嬰兒出現的是溢奶,屬發育中的現象。
嬰兒吃奶后拍嗝是為排出吃奶同時帶入胃內的氣體,以防溢奶或嘔吐。其實,不是拍嗝就一定能預防溢奶或吐奶的。喂奶后,大人身體呈后仰45度的姿勢,讓孩子趴在大人身上,頭高出大人肩膀。幾分鐘后,孩子就可打嗝。若將孩子放回床上,保持15度小斜坡床墊上,且偏右側位也可防溢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