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最前面的提醒:家庭常備藥物不是越全越多越好。家庭小藥箱,除急救用品外,應常備的只有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微生態制劑、開塞露、生理鹽水滴劑和個別外用軟膏。如果帶孩子遠行,旅途中會帶酒精棉球、創可貼、體溫計和退熱藥。
可以根據家庭成員的健康情況,設立一個家庭藥箱,用于常見病治療和緊急救護,所以藥箱內的物品實際上是因人(家庭)而異的。大致可以從以下3方面為您的家庭成員定制小藥箱:
一、常用非處方藥物
如針對發熱、咳嗽、腹瀉、嘔吐、便秘等癥狀的藥物:解熱鎮痛藥物、鎮咳祛痰藥物、助消化藥物、止吐藥物、止瀉藥物、導瀉藥物等。
二、外用藥物和器材
常備外用藥物:75%酒精、2.5%碘伏、生理鹽水,以及其他皮膚科、耳鼻喉科等常用外用藥物等;
常備醫用器材:體溫計、創可貼、鑷子、剪刀、棉簽、藥棉、紗布、繃帶、膠布,甚至注射器和霧化儀等。
三、治療特殊疾病的藥物
針對家庭成員的特殊疾病史,如哮喘等其他慢性疾病,準備支氣管擴張藥物、抗變態反應藥物等;以及抗病毒類和抗生素類藥物,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補充劑等。
家庭常備藥物
根據需要可以選擇常備的藥物:
解熱鎮痛藥物:對乙酰氨基酚(即撲熱息痛,兩歲以下兒童和普通發熱,通常選用對乙酰氨基酚,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患兒避免使用),布洛芬(3歲以上且發生高熱,可使用布洛芬,孕期避免使用)等。
鎮咳祛痰藥物:右美沙芬(作用于呼吸中樞,抑制咳嗽,不建議給6歲以下兒童服用),鹽酸氨溴索(祛痰)等。
支氣管擴張藥物:鹽酸丙卡特羅等。
抗變態反應藥物:馬來酸氯苯那敏(即撲爾敏),氯雷他定等。
助消化藥物:微生態制劑等。
止吐藥物:多潘立酮等。
止瀉藥物:微生態制劑,蒙脫石散劑,口服補液鹽等。
導瀉藥物:開塞露(外用)等。
滴眼藥:生理鹽水滴劑(外用)等。
滴耳藥:生理鹽水滴劑(外用)等。
滴鼻藥:生理鹽水滴劑(外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噴霧器等。
皮膚外用藥:氧化鋅軟膏或鞣酸軟膏(外用,治療尿布疹),紅霉素眼膏或莫匹羅星軟膏(外用抗菌),阿昔洛韋軟膏(外用抗病毒),硝酸咪康唑乳膏(外用抗真菌),10g:10mg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激素類軟膏,外用治療濕疹),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激素+抗真菌,外用治療濕疹合并真菌感染)等。
通常不建議作為常備的藥物:
微量元素補充劑:無特殊需要,建議通過食物補充為主。
維生素類補充劑:維生素D(嬰幼兒建議適量補充)等。
抗生素類藥物:需要口服抗生素類藥物的機會并不多,不建議作為常備的藥物,常用的抗生素類藥物有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等。
抗病毒類藥物:需要口服抗病毒類藥物的機會更少,不建議作為常備的藥物,常用的抗病毒類藥物有利巴韋林(即病毒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