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向
繼續強化對進口乳品監管
據了解,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上的要求不斷升級,對國內外乳制品的需求不斷增大。來自商務部的信息透露,此前5年,我國乳制品進口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13年高達37%,2014年再次增長17.9%。2013年我國共進口乳制品182.7萬噸,其中進口奶粉85.44萬噸。不過,與此同時,國外部分問題產品也加大流向我國。
為保障國內消費的進口乳制品食品安全,繼去年我國實施新進口乳品監督管理辦法后,要求實行“批批都檢”和“項項都驗”后,今年我國再次提高進口乳制品的進入門檻。
2月3日,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日前該局發布了關于調整《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實施要求的公告,新公告對進口乳品檢驗檢疫有兩處明顯的調整:一是檢疫審批范圍有新增,二是檢測報告項目有調整。
其中,新規增加需要辦理檢疫審批手續的進口乳品種類——乳基嬰幼兒配方食品基粉原料,同時,除已需辦理檢疫審批手續的生乳、生乳制品、巴氏殺菌乳外,以巴氏殺菌工藝生產加工的調制乳也即將加入需要辦理檢疫審批手續的行列,需提交《檢疫許可證》。
新規還部分修改非首次進口的乳品報檢時所提供的檢測報告規定的項目。一方面減少乳品中營養成分等檢測項目,如除乳粉和調制乳粉保留蛋白質項目、乳清粉和乳清保留蛋白質項目、乳基嬰幼兒配方食品保留蛋白質項目和脂肪項目外,所有其他乳品均取消了蛋白質、脂肪、酸度相關的檢測項目;
另一方面,則增加對重金屬元素的檢測,更加注重民眾食品安全。比如巴氏殺菌乳、滅菌乳、調制乳、發酵乳增加鉛、汞、砷、鉻四種重金屬檢測項目;稀奶油、奶油、無水奶油增加鉛檢測項目;乳粉和調制乳粉增加砷、鉻、鉛檢測項目;牛初乳粉增加了砷、鉻檢測項目等。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國家對進出口乳制品檢驗檢疫實施要求的調整,要求更加明確,標準更為細化。對此,檢驗檢疫部門提醒相關進出口企業:從今年2月1日起,進口以巴氏殺菌工藝生產加工的調制乳,應提前辦理檢疫審批手續;
從今年5月1日起,報檢非首次進口乳制品時,提交的檢測報告應符合規定;報檢首次進口乳品時,仍需按要求提供相應產品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列明的項目的檢測報告。
?對策
將對注冊企業進行不定期檢查
此外,記者發現,今年我國對進口乳制品的強化監管,除了入境時增加多項檢驗檢測外,對中游境外生產基地的監管也增加不少新舉措。國家質檢總局在日前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稱,截至2014年12月31日,已經批準29個國家1836家乳品生產企業注冊,其中包含64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
為從源頭上保障進口乳制品質量安全,國家認監委表示,下一步將實施注冊企業動態管理,對注冊企業進行不定期檢查、有效性評估,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建立境外企業注冊管理與口岸檢驗檢疫的聯動機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追溯分析,對注冊企業采取風險警示、加嚴監管、撤銷注冊等相應措施;加強與境外主管機構的合作,及時通報境外注冊企業及其產品信息,督促其落實境外監管責任;開展境外注冊評審技術研討,提高現場檢查和注冊評審的針對性,增強風險防控的有效性。
據悉,去年5月1日起,我國已規定非經注冊備案的境外生產企業生產的乳制品不得進口。去年,我國相關部門也曾組織專家對47個有貿易記錄輸出國的乳制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了分析,制定了實施規則和工作指南;對境外生產企業的衛生條件及內控體系進行評價,落實輸出國官方監管責任。
本文由媽媽育兒網(http://www.qyguofan.com/)小編摘自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