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恥論”真是言過其實
李耀斗(企業干部)
香港法官吳蕙芳日前在審理走私奶粉案件時表示,自己國家出產的奶粉,自己的國民都不敢吃,真是可悲,真是一種“國恥”。這番話成為社會熱門話題,但筆者認為,“國恥論”是太言過其實了。
“貨比三家,擇優而從”是正常的消費心理。在母乳哺育越來越少的時代里,奶粉堪稱嬰兒最重要的食品。如今,新生兒多數是獨生子女,金貴著呢!要買就買最好的,這是有一點家庭負擔能力的育齡夫婦的共識,更不用說那些顯貴富裕階層了。
而國外的奶企科技含量高,更注重嬰兒營養配方奶粉的研制,受奶爸奶媽的青睞是順理成章的。中國的高端市場幾乎全部被美系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和歐洲品牌瓜分,整體占比在80%左右。但不是所有洋貨都受青睞,在香港商場的貨架上,各種品牌的洋奶粉應有盡有,價格也比美贊臣、多美滋等品牌便宜,但不少奶爸奶媽視而不見。
“國恥論”是典型的“文革”遺風。選擇購買國外的奶粉就是國恥,聽上去怎么這么刺耳、這么鯁喉!動輒無限上綱上線,帽子棍子滿天飛,不是“文革”遺風是什么?照此而論,鎘大米、瘦肉精、地溝油、病死豬肉、染色饅頭、“羅丹明B”染色花椒、“藥袋蘋果”……這些都算不算國恥???
如果都是國恥,那我們簡直就是生活在一個國恥的世界里了,有那么嚴重嗎?“國恥論”無厘頭地放大了人們的悲觀心理和恐慌心理,于民無益,于國有害!
“國恥論”隱含著閉關自守的“左”的思想。買洋奶粉就是國恥,聽上去很愛國,但仔細想來,卻未必如此。世界開放的大潮滾滾而來,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誰也阻擋不住。如今,中國已是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每年的進出口總額達四五萬億美元。
用LV、阿瑪尼,開法拉利、保時捷,就是崇洋媚外?就是國恥?神經正常的人都不會這么下結論。反之,外國人使用進口的中國產品,也是他們的國恥嗎?再者,問一下“國恥論”的炮制者:在你們家里,一件舶來品都沒有嗎?我不信。
“自己國家出產的奶粉,自己的國民都不敢吃”說得有點兒危言聳聽。誠然,自“大頭娃娃”和“三聚氰胺”事件后,國產奶粉已坍塌的形象再也沒有重新樹立起來,但“公信力”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板子不能僅打在國產奶粉上。
而根據AC尼爾森調查的數據,2011年國內配方奶粉品牌市場占有率居前十的品牌中,國產奶粉占了一半。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2013年發布的數據表明,協會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隨機抽樣的13個國產品牌全部符合國家標準;國產奶粉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這幾年仍近半壁江山。
奶企可用“國恥論”知恥而后勇,奶爸奶媽可別讓“國恥論”忽悠懵了。
洋奶粉為何備受推崇
付瀟深(新聞工作者)
不吃國產奶粉是不是國恥的討論有積極意義。坊間認為,雖然香港法官的“國恥說”有些雷人,但卻又一次把國產奶粉的質量問題提到了全民關注的大視野上來認識。國產奶粉的質量問題確實是亟待解決的關乎民生的重大問題。
偌大一個國家生產不出安全的好奶粉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限奶令擋不住奶粉外購的腳步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洋奶粉為何備受推崇?答案是安全可靠。但這份安全可靠的信賴,卻是來自國人對國產奶粉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