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街附近一家大型超市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和貨架上的其他奶粉相比,圣元奶粉在這里賣的不是很好。當記者詢問“圣元優博”的銷售時,銷售人員說前幾天貨架上還有此奶粉出售,但是最近已經下架了。下架原因她不大清楚,最近也未有消費者投訴此奶粉。
在市府大路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記者了解到,因為銷售份額問題,該店并未銷售過圣元系列奶粉。
讀者質疑國產奶粉需要國際統一的檢測標準
針對奶粉又陷“激素門”一事,沈陽市沈河區的居民小玉說,家中有小孩正在使用圣元系列奶粉,所以她特別關注,現在已經不給孩子吃這個奶粉了。她最關心的是相關職能部門何時能將檢測結果公布出來?
邢女士則有所不滿:先是“三聚氰胺”,后是“激素”,明天會不會又出現一個什么問題?相關部門每次都是出了問題才“事后救火”,增加幾個新檢測項目。這樣怎么能讓我們對國產奶粉放心?現在消費者最需要的是有一個可以和國際接軌的檢測標準出臺。
我國乳品國家標準涵蓋了奶牛飼養、防疫與檢驗、產品加工等近250項,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近10年以來制定的,但是還有一些沿用了近20年沒有更新,比如牛乳檢驗方法、高產奶牛飼養管理規范等是1985年制定的,生鮮牛乳收購標準是1986年制定的;乳品設備安全衛生是1989年制定的,乳品衛生規范是1990年制定的。這些長期沒有得到更新的標準,監測指標少、檢查方法落后,不能跟上形勢的發展。尤其目前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食品中出現了眾多的添加劑,而監測標準并沒有及時更新。比如三鹿事件中的三聚氰胺當時就未列入國家標準的常規監測,可以說行業標準的缺失是造成各種“奶粉門”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