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讓國產奶粉的信任降到了歷史最低點。但也就是從2008年開始,中國順利取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
“我們生產研制益生菌時與歐洲尤其是法國供應商已經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礎,2008年合生元決定轉向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所以當時公司對外宣傳以‘法國合生元’為旗號。”合生元國際合作總監安玉婷(Laetitia Garnier)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對此,乳業專家、北京普天盛道品牌營銷顧問機構董事長雷永軍表示,當合生元穿著洋裝,用“法國合生元”的名頭亮相時,開創了一條新路。當時國內奶粉企業固有的品牌形象已經不被消費者認可,合生元沒有這個歷史負擔。
“作為不被大眾熟知的新品牌,以‘洋奶粉’的面目半路殺出,契合國人崇洋的心理,再加上價位也高,更容易讓大眾接受。”雷永軍說。
之后的幾年內,“法國合生元”以其洋品牌的形象和堪比洋品牌的高價位,開始了一日千里的增長。用陳連芳的話說,“幾乎是一個火箭式的、不可思議的速度。”
合生元公司在宣傳中使用“法國合生元”的稱號,一直對外強調采用歐洲奶源原罐進口,并率先在市場推出超過300元/罐的高價奶粉,這樣的標榜甚至讓消費者一度以為合生元奶粉就是一個來自法國的品牌。
同時,合生元在營銷手法上也讓業界有些羨慕嫉妒恨。
一方面,合生元采取“會員制”的方法,利用不斷升級返還積分牢牢鎖定消費者。早在2006年,合生元還只能銷售益生菌產品時,為了更好地服務自己的顧客群,就開始構建自己的會員體系“媽媽100”,通過會員在終端消費積分為顧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
同時合生元還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和呼叫中心服務,后來這個體系成為合生元奶粉數據化營銷的重要平臺。
另一方面,合生元在渠道上拓寬,率先進入藥店,這在當時有異于國內許多奶粉的超市渠道模式,同時合生元在國內的經銷商多達5到7層環節,每層通過返點,利潤維持在10%~15%。
“例如合生元奶粉出廠價定在188元,到了一級經銷商手里為278元,僅這一層的收益就有90元。經銷商經過三四層網絡向下銷售,超市賣場的零售價升至三四百元就很正常了。但是從合生元在渠道的選擇和創新方面看,無疑比國內奶粉企業前瞻了很多。” 陳連芳分析道。
但是,這種銷售手法顯然和目前的國家政策相違背。來源https://finance.qq.com/a/20130820/005598.htm
本文由媽媽育兒風(http://www.qyguofan.com/)小編摘自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