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生元廠家為何遲遲未啟動調查程序,涉嫌問題奶粉是否可追溯到相關環節?8月26日,中國青年網記者致電合生元客服熱線,就趙女士投訴“奶粉生蟲”現象,了解相關情況。接線人員表示,會聯系相關負責人給予答復。
8月27日,合生元山東大區公關部高經理電話回復記者,“合生元每一罐奶粉都有唯一的追溯碼,登錄追溯網站,在產品的外包裝都有標記。”不過既然可追溯,合生元廠家為何不啟動調查程序?高經理未正面回應,而是強調,“從技術上講,很難百分之百取證,我只能介紹操作工藝,合生元奶粉都是原裝進口,經過國家檢驗檢疫……現在處于高溫高熱天氣,不及時關蓋,就可能有飛蟲進入。”
趙女士對這一說法并不認同,“廠家連生蟲奶粉看都沒看,怎么就說什么飛蟲進入,難以取證?”
就合生元方面拒絕將奶粉送檢,高經理認為,“奶粉已經被人為打開。已經使用,不能呈現完整的樣本,消費者要求檢驗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他同時表示,若消費者堅持檢驗,按照國家相關政策程序,需有關部門確認有必要二次檢驗,“也不可能只對一罐奶粉進行檢驗,而應該對這一個批次的奶粉檢測”。
“最好的解決途徑是交給國家執法部門,”高經理表示,“(消費者)可以找消協,甚至食藥監局。”
不過趙女士告訴記者,她曾致電當地的12315熱線,對方答應協調調查,但此后沒了下文。
合生元質量事件頻發,“洋奶粉”只在中國銷售
對合生元的官方答復失望后,趙女士以自己的方式開始了“調查”。
她在網上搜索發現,合生元奶粉生蟲案例已出現多起。如今年4月,有媒體報道,內江市民陳先生為兒子沖調奶粉時,發現奶粉中有一只黑色小蟲;2013年3月,濱州市民趙女士剛買沒幾天的合生元奶粉,也生出活蟲子,7個月大的寶寶喝后吐奶腹瀉;2012年9月,陜西馬女士在沖泡合生元金裝3段奶粉時,發現奶粉內有小蟲……
“合生元一直宣傳是歐洲原裝進口,就是圖個安心才買的合生元,原來出事也不是一次兩次啊。”趙女士感嘆。
她注意到,蟲子、蒼蠅、金屬、明膠、菜葉、異味、變質……合生元產品各類質量問題多次被媒體曝光。據媽媽育兒網梳理,僅2012年八個月時間內合生元就出現質量問題16起。
而據合生元日前發布的2014年上半年財報,盡管營收與凈利潤均有所增長,合生元的品牌產品 “合生元”奶粉和益生菌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均未達但到預定目標。合生元方面分析,是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及集團銷售團隊“專注不足”造成的。
據媒體報道,今年上半年財報出爐后,合生元遭多家評級機構降級。渣打認為,合生元前景黯淡,決定將其評級由“跑贏大市”降至“跑輸大市”;匯豐則由“增持”降級至“減持”。
有媒體援引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合生元目前的會員營銷模式,已經將其網絡和銷售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但由于合生元的出身和背景等原因,導致品牌形象尤其是口碑跟不上。
中國青年網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合生元公司在成立之初宣傳中使用“法國合生元”的稱號,一直對外強調采用歐洲奶源原罐進口,并率先在市場推出超過300元/罐的高價奶粉,這樣的標榜甚至讓消費者一度以為合生元奶粉就是一個來自法國的品牌。
不過2010年12月,合生元控股的合生元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招股書披露了合生元的真實身份:廣州合生元1999年8月成立,并于2000年注冊合生元商標。而法國的合生元公司,注冊于2008年7月,注冊資金僅為1萬歐元,業務為從事兒童營養品貿易。
2010年12月17日,合生元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2013年,在因涉嫌壟斷被發改委處罰1.6億元后,合生元總裁羅飛承認,這些來自法國的奶粉“只在中國銷售”。
“為中國消費者量身打造的合生元奶粉,怎么就不能誠懇地對待消費者呢?”趙女士不解地說。在合生元(01112,HK)奶粉中吃出白色蟲子后,山東煙臺的趙女士憤而向廠家“討說法”。令她意外的是,廠家并沒有啟動系統的調查程序。趙女士提出和廠家一起將奶粉送檢,也被拒絕,“公司沒有這樣的服務”。內容來源于:https://www.fj.xinhuanet.com/food/2014-09/03/c_1112346981.htm
本文由媽媽育兒網(http://www.qyguofan.com/)小編摘自于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