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的優惠幅度,真能如愿淘來物美價廉的好奶粉嗎?一位長期從事奶粉代理的乳業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其中的玄機。“目前奶粉線上和線下渠道最大的問題就是爭利,電商具備運營成本優勢,同時可以包郵、送貨上門,而這些是在線下實體店難以享受到的。”
不過,現階段嬰童店和商超等傳統渠道的占比仍是最大的,所以品牌商出于全盤考慮,在產品系列和定價策略上還是會有系統的考量。
在“燒錢”和“賺吆喝”的質疑聲中,雙11從2009年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6次狂歡。且不說廠家究竟是否受益,需要承認的是這幾年電商渠道在各個產業的崛起,以及引領企業進行的渠道變革。
該業內人士認為,電商渠道近年來發展確實很快,但是從0分到50分很容易實現,若在50分的基礎上達到100分,則要取決于各方面因素。“比如,三四線及農村市場,大多數消費者還是習慣去寶寶店購買奶粉,而不是點擊鼠標,等多天后才收到貨。”
不過,奶粉電商渠道的價格優勢確實顯而易見。為了順應互聯網時代的消費潮流,奶粉品牌紛紛在電商平臺構建自己的旗艦店,并參與各大促銷節。
宋亮認為,奶粉企業在開拓電商渠道的過程中,心情也是很糾結的。“隨著渠道轉型升級,電商渠道越來越受到奶粉企業的重視;但同時他們也是很糾結的,因為線上會沖擊傳統渠道的價格體系。”畢竟嬰童渠道仍是主力,企業在發展線上的同時也不會丟掉傳統陣地。
電商渠道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嬰幼兒配方奶粉這個領域,嬰童、商超等傳統實體店的消費習慣是根深蒂固的,5~8年內,電商都不太可能實現超越。”上述進口奶粉品牌代理商說。
對于電商渠道興起以及商家在此平臺上開展的價格戰,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認為,價格競爭可以幫助擠出產品價格泡沫、利于行業公平競爭。“但是持續不斷、激烈的價格競爭對于乳業發展當然不是良性的。”
本文由媽媽育兒網(http://www.qyguofan.com/)小編摘自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