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安全問題已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了,走上不歸路的孩子越來越多,究竟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還是家長和老師給的壓力過多?
陜西高二女生墜樓這件事情又是一個典型,其實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止一次了,孩子被老師約談之后跳樓,似乎責任指向了老師,但是在我看來,責任依然是雙方的。
現在的社會似乎已經變得跟以前不太一樣,對現在的孩子要求也很高,一個內向的孩子,需要我們特別關注,那么一個孩子,廚師一定是父母和老師,還有孩子本身都有脫不開的關系。
有一些事情我們必須從小給孩子灌輸到:
1、從小就要帶孩子,多接觸一些人和事,不要長時間悶在家里,或者是只跟固定的一個兩個人去玩,我就見過一個喜歡宅家里的男孩,只是因為從小爺爺奶奶帶孩子,天冷了不讓出門,天熱了不讓出門,人多了不讓出門,怕不安全,長時間下來,孩子自己就成了一個“小宅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個孩子甚至連和同齡人在一起是什么感覺都不知道,這種養育方法似乎能把外向的孩子也變得孤僻。
2、孩子從小就應當學會處理問題,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我們在能保護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必須放手讓孩子獨立去面對一些人和事發生了或者發生了不愉快,讓孩子獨自去處理,獨自去思考,這樣的孩子也不至于在未來毫無保護自己的能力。
3、必要的時候該進行挫折教育,在孩子小的時候,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孩子沒有嘗試過與別人的交流,就像那句話說的,獨生子女的孩子在家里,沒人跟他搶吃的,沒人跟他搶玩具,導致孩子狠獨的性格,所以在外面遇到一點事情,就容易激發起自己不愉快的情緒。所以我們要適當的給孩子進行了挫折教育,讓孩子別遇到一點爭執自己先哭鬧,讓孩子學會想辦法,這件事情遇到挫折以后,我們除了哭,還有什么解決問題的方法?該讓孩子思考一下,我們是下一次做的更好,還是這一次就去找相關的人溝通。
從小的性格會決定孩子未來之路,所以作為父母,作為監護人,我們必須從小給孩子培養一些好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態,因為很多出事的未成年的孩子,都和自己生長的家庭環境有一定的關系,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強大的內心,才可以讓孩子輕松愉快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