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些降溫,我裹得厚厚的下樓扔垃圾,聽見樓下鄰居囑咐他們家姑娘說,女孩子要穿厚點兒,別凍著了。結果家里的姑娘就跟著嚷嚷,說鄰居有性別偏見,為什么不讓弟弟也穿厚點兒?
我聽后和正一腳門里、一腳門外的鄰居面面相覷,有些好笑,也有些無語……什么時候開始,性別偏見成為如此敏感的一個話題?
鄰居搖搖頭和我一起下樓,忍不住嘮叨:“你說說,我讓她穿厚點兒,就是歧視女孩子?”
呃……
哈佛大學曾有一組統計數據表明:
向公司職員詢問喜歡上司的性別,35%的職員希望自己的頂頭上司是男性,而只有23%的職員希望自己的上司是女性;
這種性別差異在政治上表現的更為明顯,據哈佛教授Weissbourd的研究,23%的女孩和40%男孩都更喜歡男性政治領袖,只有8%的女孩和4%的男孩喜歡女性政治領袖。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性別偏見比比皆是,也并不見得就是歧視,有時候僅僅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漠視。
1、家長總是會不自覺的帶有性別偏見
我們每天都在無意識的接受著,并且執行著各種帶有性別偏見的信息:女孩子應該成為什么樣子,男孩子應該成為什么樣子…….
這些印象扎根于我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且很難改觀。比如女孩子就應該乖巧可愛一些,男兒則有淚不輕彈;女孩子長發飄飄很是秀美,男孩子若是留長發就缺乏了陽剛之氣;再比如我們會認為女孩子太胖了不好看,而小男生胖嘟嘟的蠻可愛等等。
2、孩子也總是不自覺帶有性別偏見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就能意識到男女性別的不同。
比如在家中做飯的多是媽媽,而開車的則多是爸爸;家里有力氣活兒的時候,總是爸爸,而洗衣打掃,則總是媽媽……
學舞蹈的班里幾乎沒有男生,而跆拳道、拳擊之類的課程里也鮮有女孩;班級里愛哭的女孩子多,哭了大家還都安慰,而男生要是流眼淚就會讓人笑話……
不過孩子們年紀小,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生活在充滿各種性別偏見的環境中。
3、家長有義務幫助孩子走出“性別偏見”,至少不能讓性別成為犯錯的理由
生活中,男生調皮一些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這種調皮體現在“招惹女孩子”的時候,似乎更容易得到成年人的諒解,理由就是“男孩天生就皮一些”。這就是性別偏見成為了孩子犯錯理由的典型案例。
“男孩子天生皮一些”會成就男生不良的心理錯覺,他們認為自己的“調皮搗蛋是被允許的,而事實上,父母更應該在發現男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直接給予制止,同時幫助男孩學會“尊重”女性。
對于家里的女孩子來講,家長更應該有計劃提高她的領導能力,讓女孩在公眾面前演講,讓女孩有機會參與團隊決策,提高女孩的領導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和女孩討論職業規劃,并向孩子展示成功女性的例子,讓女孩意識到女性也可以取得成就。
而相比于家長,孩子有更加敏銳的察覺力,更容易意識到生活中隱藏著的“性別歧視”。
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羅列出生活中所看到的各種性別歧視,并和孩子們討論這些性別歧視給他們什么感覺;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起正確的“應對反應”,和孩子一起頭腦風暴思考如何面對“性別歧視”帶來的刻板印象。
比如和孩子討論家庭分工,為什么家里做飯的媽媽,開車的是爸爸;而不是讓孩子主觀的以為做飯就是女性的事,開車就是男性的事。
總之,父母要打破長久以來的思維定式,有意的多接受一些“反傳統的信息”,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有性別偏見;因為在未來有無數的可能,未來的所有,所有的未來都是屬于孩子們的,不分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