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孩子在情緒得不到滿足時容易出現哭鬧的現象,這讓家長陷入苦惱:哄吧,好像越哄有時哭的越兇;不哄吧,那就哭得更兇……似乎怎么處理都是棘手的。小編有幾句建議,孩子哭鬧要分情況,有不合理的地方有及時糾正,如果確然事出有因,那就應該第一時間安撫孩子的情緒??傊⒆拥那榫w管理差,寶爸寶媽要對不同情況有所區分。以下是幾點較為可行的方法,家長們可以結合孩子的情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一、情緒歸因法
首先,任何情緒都有它們存在的原因,當孩子哭鬧時,家長應該透過哭鬧的現象看到背后的成因,不應該覺得孩子情緒管理差,聽之任之,為了讓孩子停止哭鬧而一應滿足他們要求也是不可取的。
例如,孩子可能是因為餓了,或者覺得冷了,也有可能的因為需要安慰。那么,面對不同的原因,爸爸媽媽們就應該有不同的應對方法。如果餓了就應該給寶寶喂東西吃,冷了就要幫他們多穿衣服,如果是想要安慰就應該及時地用語言表達家長的關心。
二、合理疏導法
通過對孩子的情緒進行歸因,了解孩子哭鬧的緣由后,家長應該有所應對。情緒任由其堆積在心頭得不到疏導容易出現心理上的相關癥狀。因此,寶爸寶媽在了解孩子的相關情況后,首先就要通過語言安慰、擁抱等方式來向孩子傳達一個信號:爸爸媽媽知道你心里可能不是很開心,但我們都陪著你,爸爸媽媽永遠都是你可以依靠的港灣。
當對孩子哭鬧原因進行歸因之后,如果孩子哭鬧有不明顯的原因諸如需要父母陪伴或安慰,此時家長即使手頭忙碌也應該給予寶寶一個擁抱,向他傳遞一個爸爸媽媽了解你的意思,稍后就過來陪伴。如果孩子有其他需求,諸如想要出去外邊或者和小伙伴玩耍,那么家長應該和孩子約好時間,讓他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傾聽到和被理解,并且可以在不久后實現??傊?,針對寶寶哭鬧的不同情況,爸爸媽媽應該及時傾聽和疏導,別讓孩子產生“被忽視”的想法。
三、鼓勵孩子說出心里想法
行為激勵在心理學上屬于正向激勵,換言之,被激勵的對象或個體會在心理上獲得被肯定的滿足感、愉悅感。在對哭鬧不休的孩子進行勸止時,不妨試試行為激勵法。不過這不同傳統認知上的“乖,寶寶不哭了,媽媽給你買糖吃”,兩者的區別在于傳統的勸導效果普遍具有單次性,孩子情緒不穩定時記起的是“只要我哭就會有糖吃”。它治標不治本,因此行為激勵是通過糾正孩子的認知來改善孩子的情緒不當管理。
例如,當孩子下一次出現無故哭鬧的現象時,認真地告訴孩子,你要告訴爸爸媽媽你怎么不開心,爸爸媽媽才能幫你共同解決。只要你勇敢說出來,我們都會耐心地傾聽你的想法。
孩子可以從這樣的溫柔鼓勵中明白,哭鬧是不對的,說出心聲是被鼓勵的。鼓勵其實說到底并不神秘,它更多的是需要家長當孩子情緒管理出現偏差時因勢利導,幫助孩子的成長之路更加順利。
總之,孩子的情緒管理和爸爸媽媽的引導有著重要的聯系。大家都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情緒管理良好的人,那么這就需要爸媽從小事著手,能比較及時發現孩子情緒不對的苗頭。如果孩子情緒失控的現象已經發生,那么就要細心了解孩子情緒的來源。當孩子出現情緒上的問題時,第一時間總是更需要來自爸爸媽媽的安慰,這源自于他們對自己的父母有著天然的信任。所以,保持和諧的親子關系也能有效改善孩子的情緒問題,這需要父母和孩子之間多進行溝通,有比較充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