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動,是孕婦自我檢測胎兒健康與否的“信號燈”。一般情況下,孕婦在懷孕15-20周時變小可以明顯的感受到胎動了,直至25-32周時達到頂峰,在38周之后又逐漸減少。
無論胎動減少或是胎動頻繁,都是胎兒向母發本發出的異常“信號”。所以,保護好胎兒,在十月懷胎期間,孕媽媽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胎動,了解胎動是怎樣的一個過程、胎動多少正常以及胎動頻繁的原因及處理辦法。
胎動頻繁正常嗎
如果是生理性原因造成的胎動頻繁,那么是正常的;如果是病理性原因造成的胎動頻繁,則可能意味著胎兒在宮內缺氧。由病理性原因造成的胎動頻繁是不正常的,因此為保險起見,準媽媽一旦發現胎動異常,決不可掉以輕心,應立即去產科求治,以及時治療。
胎動頻繁的表現
孕婦應從28孕周起開始測胎動,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小時。一般來說,胎動每小時不少于3-5次屬正常,但如果每小時胎動超過10次就要考慮為胎動頻繁了。如果是病理性原因造成的胎動頻繁,則意味著胎兒在母體內遭遇了不良狀況。
如何數胎動?
孕婦可取坐位或側臥位,將兩手輕放腹壁上體會胎動。正常胎動為3~5次/小時,也可將3次測得的胎動數乘以4,則等于12小時胎動數,下沉應在30次以上。
孕36周后,可教會家人在孕婦腹部聽取胎心音,下沉胎兒的心跳率為120~160次/分,如發現增快、減慢不規律,均屬不正常情況要及時去醫院檢查。要保證8小時的睡眠和左側臥位的姿勢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