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生個孩子掉顆牙”,這其實都是孕期缺鈣鬧的。
你可能不知道,孕期受各種因素影響,體內常處于低鈣狀態,傳統膳食含鈣含量又較低,懷孕、分娩、哺乳期,孕媽媽的骨鈣丟失或輕或重,嚴重起來真能讓你“掉顆牙”,也會讓你在未來的日子不是這兒痛就是那兒痛。
補鈣,可不是簡簡單單的每天服用一片鈣片的事!

為什么要補鈣?
l 妊娠中后期,為了滿足胎兒生長和生長和骨骼鈣化的需要,母體約有30g鈣需要給到胎兒;
l 孕期血容量增加使得血鈣濃度相對降低;
l 孕期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又使得尿鈣排泄量增加;
l 孕期雌激素的升高又會抑制母體對骨鈣的吸收。
l 需要量增加,血鈣濃度降低,排出增加,吸收抑制——結論:補鈣還是需要的!
l 此外,有研究表明,在妊娠后半期攝入足夠的鈣,能顯著降低患高血壓和子癇前期的風險。
什么時候要開始補鈣?
胎兒的骨骼系統的發生在胚胎早期(第4-5周)就已經開始了,上肢比下肢發育早;
6周時骨的間質始基開始形成軟骨;
12周時所有的肢體初級骨化中心開始出現;
此后肢體生長,骨形成,肌肉發育不斷形成。
資料顯示:嬰兒出生后體內儲存的鈣一半以上都是靠母體懷孕最后2個月內儲存和提供的。
綜上:孕期補鈣從確認懷孕后就要開始,孕早期可以從合理飲食開始,確保飲食中攝入足夠的鈣,孕后期鈣攝入量需要大大增加,可以每天額外補充鈣片。孕早期、孕中期鈣的適宜攝入量為1000mg,孕晚期鈣適宜攝入量為1200mg。
飲食中如何確保鈣攝入量?
多攝入奶及奶制品、魚和各種都制品,蝦皮、芝麻醬、海帶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多吃綠葉蔬菜,蔬菜中含鈣量普遍比較高。連骨(殼)吃的小魚小蝦含鈣量比較多。
舉例:牛奶400ml——獲得鈣400mg;
豆腐150g——獲得鈣250mg;
蝦皮5g——獲得鈣50mg;
蛋類50g——獲得鈣35mg;
綠葉菜(如小白菜)250g——獲得鈣220mg;
其他事物(如鯽魚)100g——獲得鈣50mg;
維生素C是參與骨組織中蛋白質、骨膠原等代謝的重要物質,有利于鈣的吸收和鈣向骨骼中沉積。因此,建議多吃些水果。
鈣制劑怎么補充更合理?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鈣制劑有碳酸鈣、乳酸鈣、枸櫞酸鈣和葡萄糖酸鈣。常用的是碳酸鈣,含鈣量高,且很少有不良反應,但不適合胃酸缺乏者。胃酸缺乏可以選擇枸櫞酸鈣或檸檬酸鈣。
服用鈣劑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空腹服用鈣劑,最好與進食時同服,或飯后半小時服用;
2、鈣劑不能和牛奶同服,會造成鈣質浪費,至少間隔1-2小時;
3、補鈣同時要保證足夠的維生素D,可以補充添加VD的鈣劑;
4、補鈣同時要多喝水,以增加鈣的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