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注重“傳宗接代”,事實上,胎教在古代就已經有了許多記載。早在漢代,各種書籍中就出現了大量關于胎教內容的記載和論述,而宋代名醫陳自明在《婦人大全良方》中就有專篇“胎教論”。現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準父母們對于孩子的早期教育更是費盡心思。
胎教在社會上越來越流行
目前,社會各界對于胎教的爭論主要分為兩派:一部分人認為胎教是沒有科學理論依據的,甚至提出胎教會對胎兒造成傷害這樣的論點;而另一部分人認為,對孩子進行胎教,可以促進胎兒大腦的發育,有利于孩子在智慧、個性、感情、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不論胎教科學與否如何爭論,胎教在社會上還是越來越流行。據育嬰師國家職業資格培訓專家、兒童健康指導師培訓專家孫杰介紹:“就我國而論,年輕的父母在孕期實施胎教的人數非常大,據不完全統計比例在95%以上。”但同時孫杰也指出:“真正做到科學合理胎教的人數非常少。”
一般人對于胎教最大的疑惑就是:肚子中尚未發育成熟的嬰兒是否有接受胎教的能力?對此孫杰解釋說:“嚴格意義上對孕期孕婦采用的措施不能稱之為胎教。因為從廣義上講,教育是讓人增進知識和技能的;從狹義上講,教育是學校教育。所以把胎教稱為孕期的干預更為合理,即通過一系列科學的措施,促進胎兒正常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