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聽過一個關于生養孩子的小故事。有人來到西部貧困地區,遇見一個放羊人,跟他嘮起了嗑。
旅行者問放羊人:“放羊干什么?”
放羊人回答:“放羊賣錢。”
“賣錢干什么?”
放羊人:“娶老婆。”
問他“娶老婆干什么?”
放羊人說,“生孩子。”
“生孩子干什么?”
“孩子放羊……”
表面看起來,這個故事是一個人生觀的問題。通常人們會覺得,放羊人被貧窮限制了想象力,只知道重復簡單、乏味的生活,一代又一代,無所追求,本能度日。
換個角度,這個故事卻反映出天道有常的道理。人類作為大自然的一分子,始終逃不出自己的命運。人再怎么高級,生物屬性上也是一種動物,具備動物的自然屬性。
但是,人類社會要發展,文明要進步,就離不開人類的繁衍。如果人類自身都無法維持,文明又該附著在哪里呢?
養三個孩子跟養一個孩子,哪個更累
生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傳宗接代,維持血脈,是人類的本能,也是人類的責任。
現實生活中,r文明早已經影響到人類生存的方方面面,包括生養孩子。我們總會看到一些矛盾的事情,有人沒什么收入,靠著救急幫扶勉強度日,卻還要生三個、甚至更多孩子。
不少生活條件還可以,甚至在大多數人看來,已經是富有階層的人,他們養一個孩子都覺得累。很多人覺得,自打孩子落地那一刻開始,家里就像多了一臺燒錢機器,再多錢也能被它吞進去,化為灰燼。
這么說,生三個孩子,比生養一個孩子更容易?
前幾年二胎政策出來后,單位里有幾個同事搭上政策快車,深信“給孩子留再多財富,不如給孩子留個手足陪伴”,樂顛顛地生了二胎。
理想狀態是有了女兒,再生個兒子,有子有女成了“好”,的確讓人羨慕。
也有命中多子的,第一個是兒子,第二個生出來還是兒子??粗B孩子成本節節高漲,兩個兒子教育成長,成家立業,足以給家庭生活豎起一座爬不到頂的的高峰。
還有極端的例子,小夫妻有一個兒子,想二胎生個女兒,結果二胎生了雙胞胎,兩個兒子。面對三個“光榔頭”,夫妻自嘲說:路漫漫兮其修遠,可惜我們沒有錢!
對比少數條件一般,從來不考慮孩子將來讀什么學校,有什么前途的家庭,生三個孩子,也跟生一個沒多大區別。就像天要下雨就下雨,有了孩子就生孩子,完全不會考慮把孩子撫養成人的壓力。
為啥有人比我窮,卻敢生三個孩子?
我們有時也納悶,明明有人家里窮得只能吃飽肚子,卻敢生三個孩子,哪里來的膽子?其實,人家壓根兒就沒我們想得多!
就像老一輩人那樣,認為添個孩子就是添雙筷子的事情?,F在都要全面小康了,誰家還沒口飯吃?
人是這個世界上適應性最強的動物,要么怎么叫萬物之靈呢?
人既可以活得高貴,也可以活卑微??梢再F為一國之君,也可以臥薪嘗膽,做別人的上馬石。勾踐倘能如此,何況蕓蕓眾生的我們。
所以,哪怕只是滿足溫飽,人照樣可以頑強地活下去。
只要出生的地方不是極端貧困,又沒有遭遇到嚴重的自然和人為災害,越是低端的生活,人越容易生活下去。
有人馬上會問,那么窮,為什么生那么多孩子?這就跟看著人家餓肚子,問人家為什么不吃肉末一樣的道理。
生活水平決定了生孩子的觀念
說到根本上,生孩子還是跟經濟條件有直接關系。
人大學生武繼紅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按理說,她上過名牌大學,更明白“越生越窮的道理”的道理,但卻在極端貧困中生了6個孩子。
1998年,伍繼紅從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畢業,經過幾番努力,始終沒有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畢業2年后,她回到了農村老家,最終也嫁到了農村,遭遇貧窮、改嫁,除了孩子,一無所有。
一個名校畢業生被艱難的生活變成了一個生下一大堆孩子的農婦。如果她當年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結婚生子,她的人生又會是怎樣的光景呢?至少,她不會生6個孩子。
【結束的話】
養育孩子的條件是人為的。很多人條件不算差,養一個孩子都心累,是因為他們對生活、對未來有更高的要求。
有人條件差卻還要生好幾個孩子,或許因為他們本身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也沒有能力對養育子女做出清晰、科學的規劃。
要想讓條件差的人少生孩子,最好的辦法是幫助他們早日脫貧,過上富足的生活。當生活水平達到一定層次,就算讓他生三個孩子,他也會主動選擇不生。
對于家庭條件差卻敢生三個孩子的人,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