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后,每位孕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可以平安健康的在自己的子宮內長大,直到最后的順利分娩。但是胎兒早產的情況屢見不鮮。早產對于嬰兒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早產兒的肺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很容易發生呼吸困難;早產兒的肝肺功能發育不成熟,很容易引起出血;早產兒的體溫中樞發育不全,不體溫調節能力差,若沒注意好保暖,很容易發生硬腫,肺出血等嚴重的問題;早產兒容易發生黃疸,有時程度可以很重;早產兒的吸吮力差,喂養較為困難,可發生低血糖等情況,有的早產嬰甚至需用鼻飼喂養;此外早產兒抵御感染的能力都較差,容易發生肺炎等感染。
那么孕媽怎樣才能保證順利生下足月兒呢?其實,在懷孕期間,孕媽只要能夠避開這4個“異常”,胎兒就可以平安順利的降生了
一、胎兒生長異常
懷孕期間,孕媽在產檢時候醫生都會告訴她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如果醫生告訴孕媽胎兒偏小幾周,就說明胎兒的生長速度要低于同孕齡的其他胎兒。如果胎兒生長受限,很可能會導致早產、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體重低等情況,會增加喂養的難度,同時孩子患病的幾率也會上升。正常情況下,胎兒的大小與孕期相差到兩周以上,就可以考慮是胎兒的生長受限制。而具體的原因有可能是媽媽的營養不良、胎兒異常,又或者是胎盤的功能異常。孕吐比較嚴重的、偏食的孕婦也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當孕媽查出胎兒生長受限一定要及時補充營養,如果癥狀嚴重的情況下醫生還會給孕媽開一些口服的復合氨基酸片,或者是做一些補液治療。
二、胎動異常
孕期胎動是最能反映出胎兒在母體內的生長發育的情況了。孕媽在懷孕4個月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胎動了。出現胎動后,孕媽媽每天都要養成數胎動的好習慣。一般的情況下,胎動1小時不少于3~5次,12小時明顯胎動次數為30~40次以上。有的胎兒12小時可動100次左右,只要胎動有規律,有節奏,變化不大,即證明胎兒發育是正常的。如果12小時胎動少于20次,則為異常;少于10次,則表明胎兒有危險,在子宮內有缺氧現象。如果在一段時間內胎動超過正常次數,胎動頻繁,或無間歇地躁動,也是宮內缺氧的表現。胎動次數明顯減少直至停止,是胎兒在宮內重度窒息的信號。所以,孕期孕媽發現胎動異常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威脅胎兒的生命。
三、血糖異常
四、分泌物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