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是自己的寶寶口吃,媽媽一定很憂心,在這個年齡出現口吃的寶寶很多,特別是以男孩居多。寶寶對自己是否口吃全不在意,可媽媽們卻如臨大敵,慌忙糾正或批評寶寶,結果反倒讓寶寶緊張起來,如果媽媽矯正得太嚴厲,寶寶會完全不開口說話,有些寶寶因為想說的話說不出來,一著急就會借扔東西、跺腳來抗議。
松田道雄表示,寶寶口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寶寶是左撇子,媽媽硬想讓寶寶改成用右手做事,或是嚴厲批評寶寶尿床,或是寶寶想說什么,卻被旁邊的人搶先說了,急得寶寶說不出來等情況,都可導致口吃發生。
寶寶口吃怎么辦呢?松田道雄特別提醒媽媽們一定要放寬心,這個年齡的寶寶出現口吃,即使不做矯正,有的快點,有的慢點,早晚都能完全改過來,最重要的是父母樂觀的態度。如果媽媽覺得寶寶口吃可不得了,這種壞情緒一定會傳染給寶寶,反倒會加重寶寶口吃表現。所以,當媽媽發現寶寶口吃,不必當回事,寶寶說話時更不要緊盯著寶寶的嘴巴,也不要因為寶寶口吃而讓寶寶再重說一遍,那樣只會讓寶寶緊張得說不出話。正確的做法是,媽媽要像寶寶沒有口吃時一樣對待小家伙,只要寶寶可以感覺到母子正常交流,就會感到安心,對矯正口吃也最有利。
在松田道雄看來,媽媽領口吃寶寶去看醫生,讓寶寶在眾人面前表演口吃,是對寶寶莫大的羞辱。因為這樣,寶寶還沒等開口便已忐忑不安,想不口吃都難了,使得本來3個月可以治好的口吃,這下半年時間也治不好了。此外,松田道雄也提醒媽媽們,不要因為寶寶口吃而給寶寶服用特殊藥物;若是領3歲的寶寶去“口吃矯正學校”,只會讓寶寶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的口吃,同樣不利于矯正寶寶口吃。
有效緩解寶寶口吃小方法
1. 親子閱讀
媽媽和寶寶進行親子閱讀時,可以用溫和的語調描述故事情節,之后讓寶寶跟著說一遍,即便寶寶講得不好也沒關系,媽媽全當寶寶沒有口吃就好。媽媽和寶寶一句句地講故事,有利于寶寶說出整句話,對矯正口吃十分有益。
2. 唱歌朗讀
細心的媽媽可能會發現,口吃的寶寶唱歌時卻不口吃,所以媽媽要有意識地和寶寶一同唱歌、說兒歌,使其掌握語言的節奏,對緩解小家伙口吃表現很有幫助。
3. 和寶寶玩角色扮演游戲
媽媽有時間可以多與寶寶玩角色扮演游戲,角色扮演游戲有助于消除寶寶語言表達時的緊張感,讓小家伙覺得不是自己在說話,而是角色在說話,會不自覺地忘記自己的口吃,口吃便不知不覺得到了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