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的嬰兒需要練習抬頭,而以前的人不需要鍛煉嬰兒抬頭,嬰兒的發育一樣好好的。的確如此,今天的育兒和以前的育兒有很多觀念都不同,只能說明今天的育兒觀念越來越科學,而以前的育兒觀念很多時候都是摸索的。要說以前的育兒觀念和今天的育兒觀念最大的不同就是:今天的育兒觀念家長可以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以前的育兒觀念完全是任由孩子自由發展,家長不幫一點忙。
為什么以前的人不鍛煉嬰兒抬頭呢?
今天的育兒知識其實有很多都是來自于西方,因為我們知道西方的科學發展早于我們,肯定有人會說西方的就是好的嗎?不能簡單的用是否西方的來評價,相反今天的很多育兒知識是經歷過很長時間的論爭而留下來的,比如親密育兒法。尤其是很多嬰兒的養育方法,今天的育兒方法更加系統化,比如多趴的孩子確實大運動發展的好,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并非只是說說。
經常聽我媽媽說,以前的孩子因為缺乏營養,很多孩子都是在過了百天之后才開始慢慢抬頭,才能逐漸開始豎抱。也就是說以前嬰兒的發育和現在的孩子相比,落后很多。除了家長不知如何鍛煉,孩子先天不足也是一部分。很多孩子前3個月都是軟塌塌,豎抱都看著很危險,趴更是不可能的。
為什么嬰兒需要多趴呢
為什么嬰兒需要多去練習趴呢?在兒童《兒童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句話:
也就是說孩子的發展速度并非完全取決于自身,孩子發展速度的快慢還和照料人關系緊密。
那么多趴對于嬰兒自身的發展有哪些作用呢?
嬰兒的第一個大運動就是趴,趴的早,趴的多,嬰兒的脖頸、背部肌肉都能得到有效鍛煉,對于嬰兒來說,大運動發展是從上到下的(從頭到腳),上面的大運動發展的越好,接下來的大運動就會發展的越早。
所以經常練習趴的孩子,翻身會更早,翻身早的孩子獨坐會更早,這樣的大運動發展是環環相扣的。
也就是說嬰兒早期的智力發育主要來自于嬰兒主動的對世界進行探索,而嬰兒最早的探索來自于視覺、聽覺以及感覺。那么多趴的孩子又有哪方面優勢呢?
趴,對于嬰兒來說是一個全身運動,孩子會用盡全身的力氣,對于嬰兒來說,別看只有幾十秒或者一兩分鐘,嬰兒血液循環加速,全身肌肉都得到了鍛煉,不斷使孩子身體得到了鍛煉,還促進了嬰兒消化。當然,趴需要變成一種習慣,長期的堅持下來,才能更有用。
關于趴的這些問題要早知道
月子里的嬰兒就可以開始鍛煉趴了,通常在寶寶出生2周后就可以逐漸鍛煉嬰兒趴,這個時候嬰兒只能趴上幾秒鐘。
和嬰兒說話,用聲音吸引寶寶去抬頭;
用玩具逗引寶寶,讓寶寶逐漸抬頭向上;
用彩色的手帕逗引,小月齡寶寶更喜歡顏色鮮艷的色塊;
通常胖寶寶不喜歡趴,因為趴著更加費力氣。但是不喜歡趴并不代表孩子有問題,要認識到嬰兒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