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在國內奶粉市場,外資品牌占市場總份額一半以上;在高端奶粉市場,外資品牌則占據85%的份額。據海關統計數據,去年國產大包裝粉與進口量大體相同,各占一半。而到了今年格局大變,今年前五個月中國進口了26.85萬噸的奶粉,比上年同期增長49%。對此,那么,中央黨校經濟學教授韓保江認為,這意味著洋奶粉的第二輪漲價潮正暗流涌動。
韓保江:國際企業從自身利益最大化考慮,借著中國的通貨膨脹搭車漲價。食品就是這樣,買漲不買落,越是漲價,老百姓越覺得稀缺。如果造成跟風,對奶粉市場的穩定,對保護消費者利益都是不利的,既要約談這些跨國企業,必要的時候也要給予一定處罰。
自從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對美贊臣、多美滋、雅培、惠氏、雀巢和澳優等6家進口奶粉企業的約談,直到雅培與惠氏率先打破沉寂抗起漲價大旗。業內人士說,進口奶粉成本低于國內,而在配方奶粉上價格又遠高于國內品牌,這讓國內品牌兩頭受壓,國產奶粉庫存不斷增加。國產奶粉該如何跑贏這場信任戰?中央黨校經濟學教授韓保江給出了答案。
韓保江:從生產環節來說,怎么保證相應的牛奶鮮奶企業的規模性;第二個環節要解決由奶到奶粉的生產環節中,如何提高生產企業質量標準,特別是在產品添加劑方面的嚴格要求,保證國產奶粉物美價廉,把失去的市場重新奪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