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奶粉需花3-5年練內功挽回消費者
國產奶粉與洋奶粉的銷量差距越來越大。據一位地方超市負責人對媒體透露,現在國產奶粉僅在城鄉結合部銷量稍好一些,因為價格便宜。如果再出問題,城鄉結合部或許也會出現銷量降低的現象。
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接受廣州日報采訪時也表示了同樣的擔憂:“最近國內知名企業接連被指檢出黃曲霉素M1,這顯示了企業的奶源和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的疏漏。下半年如果再出現一兩次類似事件,行業將陷入一場大危機之中。
王丁棉認為,在當前挑戰和機遇并存的形勢下,國產奶粉要取得好的市場狀態,估計仍要花至少3~5年,這需要企業練好內功,市場環境得到凈化,以此挽回消費信心。部分國產奶粉企業可以開拓嬰幼兒奶粉以外的市場,以求擴大消費對象。
王丁棉說,政府抽檢一直是食品安全控制上的補充措施。他主張在能力和檢測設備允許下,今后適當加大密度和檢測范圍,特別是加大對乳制品中的污染物、重金屬的檢測。但是,政府抽檢并非先決和必要的措施,要政府百分之百地進行檢測,全球沒有一個國家能做到。最能保障食品安全的始終還是生產者,強調生產者的責任才是回到根本。
中國奶制品行業亟須“刮骨療毒”
檢察日報昨天發表評論指出,自三聚氰胺事件后,國產乳業屢次曝出問題,事實已證明靠企業的道德自覺、行業協會的自律自省,已不足以改變乳企的劣行。加強監管已迫在眉急。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則認為,國產奶粉想要解困,從短期來看,仍然依靠政府加強監督管理和企業自律。
但從長期來看:需要國內奶源等相關產業向現代化方向推進,并與企業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分擔的互補合作關系;需要政府在監管手段、行業標準等方面有明顯的改進;需要企業嚴格自律,堅持“品質第一,惠及民眾”,加強自身原料、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全產業鏈的管理和監督。
上海大學教授顧駿曾公開表示,中國的乳制品企業需要潛下心來重建信心體系,同時通過透明化生產過程等手段向國人證明自己的品質,增強高端消費市場競爭力,加大對進口奶粉的替代力度。
毀滅有時,拯救有時。中國經濟時報文章稱,在公信力跌入谷底的時刻,也正是刮骨療毒的時候,中國奶制品行業早已需要一次顛覆性的監管革命。請不要再姑息,請不要再卸責,請不要再瀆職,這是對生命最起碼的尊重。抓好食品質量安全,從敬畏生命開始。內容來源于:https://www.y68.com.cn/news/show-5319.html
本文由媽媽育兒網(http://www.qyguofan.com/)小編摘自于中國獸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