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消息,1月中旬,飛鶴收購艾倍特揭開了2014年中國乳業全面整合洗牌的大幕。但如果當你得知這場意義重大的收購事件不過是一場虛假的新聞炒作,你該作何感想?試想如果艾倍特與飛鶴本屬同根,那么這場華麗麗的大戲是唱給誰看的呢?
欲辨真偽,該不該用“照妖鏡”?
2014年1月14日通過媒體報道稱,飛鶴乳業有關負責人在北京透露,飛鶴已經和吉林艾倍特乳業達成收購協議,將對該乳業進行全面收購。
然而,在艾倍特被收購之前,就有網友表明:“艾倍特隸屬飛鶴,是飛鶴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就此,親貝網在網上搜索吉林艾倍特相關信息,在其公司簡介中赫然發現“吉林艾倍特乳業有限公司始建于2008年4月,艾倍特加工項目坐落在鎮賚工業集中區,由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組織建設”等字樣。
搜索還發現,一名為“張麗蔓”的網友2013年5月22日發表一條評論時稱:“我打過飛鶴的400電話,還有前臺,他們都確認艾倍特是飛鶴的子公司,做的是專供孕嬰店的奶粉。所以才敢給孩子喝。”
假意收購到底是“逗誰玩”呢?
據統計,中國進口奶粉的市場份額已經高達60%~70%,消費者對進口奶粉的盲目崇拜也直接加劇了二線企業的生存危機。飛鶴的主要影響力在東北部地區,由此來看,它還是一個區域性的品牌。此外,飛鶴的營銷策略依舊單一,近幾年的市場并沒有多大成長。市場的急劇變化,致使冷友斌的擴張比其他乳粉企業慢了不止一步,這一著之失曾讓飛鶴一度在逆風中前行。
2013年6月,飛鶴國際在美國退市,一時引起業界關注,行業分析師簡愛華曾表示,“飛鶴國際從美退市后不排除私有化之后飛鶴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從頭再來”的可能,事實上當前我國對優質乳粉企業的扶持為其創造了發展機會。”
業界普遍認為,國家鼓勵奶粉行業兼并重組的信號,已經充分釋放出來。新版奶粉生產審查細則的正式頒布是新一輪并購的直接推動力,隨著審查截止日期的日益臨近,未來更多的乳企要么并購要么就得關門。
現階段,中國乳業正飛速駛入產業整合的大周期中。在整合的大環境趨勢下,乳品行業即將遭遇的是拐點還是機會,將由市場來定奪,而企業在這期間的自我調試,則成為市場檢驗的內容之一。
業界人士稱,飛鶴收購艾倍特是2014年我國乳制品行業首樁并購案,在中國乳業飛速駛入產業整合的大背景下,這樁并購案拉開了2014年我國乳制品行業兼并重組的序幕。承載了如此重大意義的收購如果只是一場蓄謀的新聞炒作,那么這場華麗麗的大戲究竟是唱給誰看的呢?內容來源https://www.ce.cn/cysc/sp/info/201402/17/t20140217_2315635.shtml
本文由媽媽育兒網(http://www.qyguofan.com/)小編摘自于中國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