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跨境電商貨源雜,需認準四項“標識”
隨著國內消費升級,跨境電商產業日益蓬勃。但跨境電商復雜的貨源也為消費者帶來食品安全隱患。2016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質檢總局)對跨境電商食品、化妝品,總共風險監測了26273批。其中,不合格率是4.6%,比正常貿易渠道高5倍多。
進口奶粉再曝假冒
目前的跨境電商主要有兩種模式——保稅區備貨模式以及直郵模式。在保稅備貨模式下,海外進口產品在進入國內保稅倉時,需提供原產地證書,并通過海關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一系列檢查和備案,而部分跨境電商的直郵模式則不需要原產地證書。
面對跨境電商復雜的貨源,消費者在選購時有什么依據?TüV南德意志大中華集團食品、健康、美護部高級項目工程師陸洋提醒消費者,可以通過觀標簽查證件、看條形碼、驗信息這四招進行進口食品的鑒別,以購買到合格的進口食品,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看包裝上是否有中文標簽。
標簽的內容不僅要與外文內容完全相同,還必須包括以下幾項內容:食品名稱、配料成分、凈含量和固體物含量、原產國家或地區、商品生產日期、保質期、貯藏指南、制造、包裝、分裝或經銷單位的名稱和地址、在我國國內的總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
二看是否貼有激光防偽的“CIQ”標志。
“CIQ”是“中國檢驗檢疫”的縮寫,該防偽標志是從2000年開始對檢驗檢疫合格的進口食品統一加貼的。如無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開具的“CIQ”標志,消費者有權向經銷商索要查看“進口食品衛生證書”。
三看產品條形碼。
編碼具有唯一性,它要求一個商品項目、一家廠商或一個國家(地區)只有一個代碼,當商品項目、廠商、國家(地區)已經確定,就永不改變。而且商品條形碼中的一組數字還要組合國家(地區)、廠商和商品,這種商品項目代碼就可保證商品的代碼標識在一個國家(地區)乃至世界范圍內都是特定和唯一的。
例如,前綴碼為“471”的是中國臺灣生產,“84”的是西班牙生產,“000-019、030-039、060-139”的是美國生產,“690-695”的為中國大陸生產,“94”的是新西蘭生產,“45-49”是日本生產等。消費者在選購進口食品時,應拒絕購買不具有條形碼的食品。
四看經銷商有無進口食品衛生證書。
該證書是檢驗檢疫部門對進口食品檢驗檢疫合格后簽發的。證書上應注明進口食品包括生產批號在內的詳細信息。只有貨證相符,才能證明該食品是真正合法進口的。
可是,對于大多數追捧進口食品的消費者依然以為擁有全外文包裝的才是真正的“原裝進口”,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對此陸洋提醒消費者,根據現行法規,經檢驗檢疫合格、具備“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方可入境銷售。所以,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均屬于非正規渠道進口的食品,具有相當大的風險。
食品標簽如同食品的一個窗口,消費者需要通過中文標簽一目了然地了解食品的真實屬性。但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存在著進口食品缺中文標簽、中文標簽信息不全、零售商隨意自行加貼中文標簽等違法行為亂象,嚴重干擾消費者選擇正確合適的產品。
陸洋提醒消費者,國家要求進口食品提供中文標簽,是為了保證消費者能看懂成分表和保質日期等信息,便于消費者根據自身體質來選擇購買。比如,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品的消費者,或者乳糖不耐受的消費者,可能會因此購買到不適宜自己食用的食品。
小編的話:越來越多的奶粉問題,讓家長們堪憂,所以,在為寶寶選購奶粉時,家長們應該懂得些選購奶粉的常識,多看,多識別,多問,小編想要說的是,能夠純母乳喂養的媽咪們,盡量純母乳喂養,母乳才是最安全,最健康,最有營養的。讓我們為寶寶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