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各地的留守兒童一直在不斷增長,隨之在這些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所謂的留守兒童,指的是父母雙雙在外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讓老人或家里的其他親戚朋友照顧的一個代名詞。
當父母把孩子留在家里的時候,他們只想著自己在外面能多賺點錢,日后回來之后就能讓孩子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殊不知道,這些身體及心理正在發育的孩子,此時最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父母關心與愛護。
據調查發現,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以下三種心理問題:
認知偏差 內心迷茫
少數留守兒童認為家里窮,爸媽沒能耐,才會出去打工掙錢,由此產生怨恨情緒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遠他們,導致情感隔膜。他們難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未來感到茫然。多數兒童進取心不強,紀律渙散,再加上家里無人輔導,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逐漸逃學、輟學,以致過早地流向了社會。
自我封閉 性格孤僻
這些孩子在年幼時便與父母長期分開,家庭環境的不穩定使他們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帶來較強的孤獨感。他們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內向,遇到一些麻煩事會顯得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長期的寡言、沉默、焦慮和緊張,極易使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這樣的兒童在人際溝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情緒失控 容易沖動
留守兒童一般年齡在16周歲以下,正處于身心發育時期,情緒欠穩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緒失控和沖動。他們還容易對周圍人產生戒備和敵對心理。這種敵對心理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攻擊行為。有些兒童總感到別人在欺負他,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對教師、監護人、親友的管教和批評也易于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嚴重者往往還有暴力傾向。
本文由媽媽育兒網(http://www.qyguofan.com/)小編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