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走的植物:卷柏【科學故事】-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各種植物體內,都有含量不等的水。水生植物的含水量最高,可達98%;草本植物的含水量也不低,大約是70%~80%;木本植物的含水量要少一些,也有40%~50%;含水量很少的是生活在沙漠地區的植物,只有16%。如果低于這個百分比,這些植物細胞中的原生質就會遭受破壞而死去。
可是,竟有一種植物,含水量降低到5%以下,幾乎已成“干草”了,它就會自己把根從土壤里拔出來,讓整個身體卷縮成一個圓球狀,由于體輕,只要稍微有一點風,它就喊隨風在地面上滾動。一旦滾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圓球就會迅速打開,把根重新鉆到土壤里,暫時安居下來。當水分又一次不足,住得不稱心如意時,它會繼續游走尋找充足的水源。卻仍然可以保持生命。
1959年,日本有位生物學家發現用卷柏制成的生物標本在時隔11年之后居然“還魂”復活,這使他感到十分驚奇,于是他公布了這一新聞。
這奇特的植物,便是大名鼎鼎的“九死還魂草”。
九死還魂草這種非凡的“還魂”本領,奧秘全在于它的細胞的“隨機應變”。當干旱來臨時,它的全身細胞都處在休眠狀態之中,新陳代謝幾乎全部停頓,像死去一樣,得到水分后,全身細胞才會重機關報恢復正常生理活動。
說起來,九死還魂草的這種本領也是被環境逼迫出來的。它生長在向陽的山坡或巖石縫中,那里土壤貧瘠,蓄水能力很差,它的生長水源幾乎全靠天上落下的雨水,為了能在久旱不雨的情況下生存下來,它被迫練出了這身“本領”。
鋼筆是怎樣發明的【科學故事】-
1809年,英國頒發了第一批關于貯水筆的專利證書,這標志著鋼筆的正式誕生。
在早期的貯水筆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動。寫字的人壓一下活塞,墨水才開始流動,寫一陣之后又得壓一下,否則墨水就流不出來了。這樣寫起字來當然很不方便。
1829年英國人詹姆士·倍利成功地研制出鋼筆尖。它經過特殊加工,圓滑而有彈性,書寫起來相當流暢,深受人們的歡迎。然而,這種筆必須蘸墨水書寫 十分麻煩。
到1884年,美國一家保險公司的一個叫沃特曼的雇員,發明了一種用毛細管供給墨水的方法,比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這種筆的筆端可以卸下來,墨水用一個小的滴管注入。
沃特曼是一家保險公司的業務員。1884年的一天,他剛剛從對手那里論來一筆保險合同,沃特曼將鵝毛筆和墨水遞給委托入,讓委托人在合同上簽字。不巧鵝毛筆上滴下來的墨水把文件濺污了,沃特曼趕緊出去再找一份表格,但就在此時他的一個對手乘虛而入,搶去了這份買賣,剛到手的生意就這么丟了。
這件事刺激了沃特曼,他決。心設計一種能控制墨水流量的自來水筆。他想到了毛細管的原理,植物就是靠此原理克服重力將汁液輸送到枝葉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