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體位于扁桃體隱窩內,是人體呼吸道的第一道免疫器官,抵制和消滅自口鼻進入的致病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但當吸入的病原微生物數量比較多或者是毒力比較強時,就會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發生炎癥,即扁桃體炎。
一、小兒扁桃體炎的病因
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為主要致病菌。少數病例由非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引起。此外,腺病毒、鼻病毒或單純皰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者也較多見。近幾年還發現有厭氧菌感染者,革蘭陰性桿菌感染有上升趨勢。
上述病原體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及扁桃體內而不會致病,當某些因素使全身或局部的抵抗力降低時,或此時因為原有細菌大量繁殖也可致病。而受涼、潮濕、疲勞過度、吸入有毒氣體如一氧化碳等均可為誘因。
二、小兒扁桃體炎有哪些表現
局部癥狀主要為劇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常放射至耳部,嬰幼兒表現為流口水。部分患兒出現下頜角淋巴結腫大觸痛,及口咽部腫脹所致的說話聲弱。炎癥波及咽鼓管時則出現耳悶、耳鳴、耳痛甚至聽力下降。全身癥狀多見于急性濾泡性及急性隱窩性扁桃體炎。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熱、頭痛、食欲下降、疲乏無力、周身不適、便秘等。小兒患者可因高熱而引起抽搐、嘔吐及昏睡,嬰幼兒可因腸系膜淋巴結受累而出現腹痛、腹瀉。
慢性者發作間歇期可有咽干、發癢、異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輕微癥狀。若扁桃體隱窩內滯留干酪樣腐敗物或有厭氧菌感染,則可出現口臭。有些患兒由于扁桃體過度肥大可出現睡眠打鼾、呼吸不暢、吞咽或言語共鳴障礙。由于扁桃體隱窩內膿栓排出被咽下,刺激胃腸道,或由于隱窩內細菌毒素等被吸收,可導致消化不良或頭痛、乏力、低熱等全身反應。
三、如何治療小兒扁桃體炎?
1.一般療法
臥床休息,進流質飲食及多飲水,加強營養及疏通大便,咽痛劇烈或高熱時,可口服退熱藥及鎮痛藥。因本病具有傳染性,故患兒要隔離。
2.抗生素應用
為主要治療方法。首選青霉素類,根據病情輕重,決定給藥途徑。若治療2?3天后病情無好轉,須分析原因,改用其他種類抗生素,如有條件可在確定致病菌后,根據藥敏試驗選用抗生素。
3.局部治療
常用復方硼砂溶液、口泰(復方氯乙定含漱液)或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局部治療方法有扁桃體隱窩沖洗,扁桃體內藥物注射,局部噴藥,激光治療等,雖然這些方法可抑制細菌,清除病灶,但比較痛苦,局部外治法中,中藥外貼療法更受患兒歡迎。
4.手術治療
如多次反復發作急性扁桃體炎,特別是已有并發癥者,應在急性炎癥消退二周后施行扁桃體切除術。70%反復發作的扁桃體炎病灶內存留有病原體,手術切除是徹底消除潛伏病原體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