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專家解觀勝表示,在嬰童門店系統里打折促銷甩貨的產品比較多,基本分幾類情況。一類是確實庫存比較大,如素加推出買一贈一。
而另一類是定制品牌的產品在拋貨,如雅士利、貝因美,加加愛母嬰連鎖店擔心一些定制品牌今后會在新政中整合出局,所以對上述品牌的定制產品甩貨,原來賣200多元,現在只賣100多元。
除國產奶粉外,進口奶粉甩貨也有兩類情況,一類是在國外的OEM品牌代工廠不再為其代工,其中有澳大利亞的澳亨,還有原來在荷蘭和丹麥代工的二三十個品牌都因為這個原因,拋貨后只能退出市場,對歐洲進口品牌影響比較大。
另一類是銷售業績不佳拋貨的品牌,有南美的善可、瑞士的賓博、日本的和光堂都因銷售不佳導致產品積壓,目前都在打折促銷,原價300多元的產品,甩貨價格在100多元。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有一個不能透露品牌的奶粉企業把幾萬罐臨近保質期的奶粉賣給了飼料廠,用來喂魚,售價從2元到4元不等。即使這樣也比銷毀好很多,原因是過了保質期工商局查得比較嚴,如果銷毀還要給環保部門上交環保費,特別麻煩,低價處理也是無奈之舉。
對于目前庫存產品的數量,多位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保守估計近百億元,最低也不少于幾十億元,目前市場上定制奶粉品牌有1500多個,按照3萬罐起訂量來算,至少有4500萬罐,按每罐原價200元計算,約有90億元的庫存。
如此巨大的庫存數量只能通過低價促銷甩貨來解決,因此借助電商“雙11”將會有各種各樣的奶粉品牌進行價格撕殺,市場將會進行最劇烈的一次洗牌,對整個行業的震動不亞于三聚氰胺事件。
逾1500個中外品牌將被淘汰出局
知情人士表示,此次調整后,品牌大幅減少已是不爭的事實,不僅國產品牌受到影響,對進口奶粉的影響也特別大。目前市場有2500~2600個品牌,有的一個大品牌下有很多系列品牌,而同一個品牌下面又有很多子系列,按系列產品計算少說也有四五千個,最后只能剩下1000多個品牌,有超過1500多個品牌被淘汰出局,很多是個性化定制的品牌。
該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影響比較大的是搖籃、名一、關山、圣元、飛鶴等品牌,以及陜西御寶等羊奶粉品牌,而影響稍微小點的是貝因美和雅士利,這兩個企業在定制產品方面起步比較晚,不過也有不少定制品牌。幾乎沒有影響的是合生元和伊利,這兩個品牌沒有定制產品。而此新政對國內羊奶粉品牌影響也比較大,由于貼牌現象嚴重,很多品牌將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