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國內的品牌面臨大洗牌外,國外的奶粉品牌同樣遭遇史上最嚴厲的政策調整,很多品牌由于是境外的工廠代工,新政將使很多品牌面臨沒有生產廠能為其代工的局面。
9月29日,國家質檢總局制定的《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注冊管理辦法》發布,同一境外生產企業不得用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輸華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所用任意配料相同,且所用配料使用量的變化未引起營養素標示值發生改變的視為同一配方。
注銷日期前生產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可繼續申報進口。已注銷配方的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保質期內可繼續銷售。
雖然這一政策并未規定進口奶粉生產廠注冊配方的數量,但業界普遍認為,一個加工廠的注冊配方應該不會比國產奶粉廠多,原則上不會超過5個,那么這就意味著很多進口奶粉將不能由代工廠生產。
目前從國外代工進入中國市場的牌子有200多家,最早執行政策的是新西蘭,現在在中國市場還剩10多個品牌,澳大利亞還剩下的不到20個。
而歐洲進入中國市場的品牌最多,其中荷蘭有40多個,愛爾蘭有30多個,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加起來也有40多個,目前歐洲是代工品牌最亂的區域,有100多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
業內人士表示,新西蘭的善騰過去代工的品牌有五六十個,后被達能收購后,這些代工品牌的產品都不再生產。澳大利亞的塔圖拉、荷蘭海普諾凱、瑞士的赫爾達夫等工廠都代工了很多品牌,這些工廠都正在減少代工品牌的生產,一般會保留三四個品牌,有些代工廠今年下單的品牌還在生產,明年的不再接單。
目前,有一百多個品牌因明年將找不到代工廠,而不得不甩貨準備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