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育兒網
當前位置: 主頁 > 分娩 > 剖腹產 >

剖宮產后四大酷刑之二:術后早日下地走

出處:@段濤大夫 日期:2024-08-04 12:07:45 編輯:網絡收集

在選擇分娩方式的時候,很多人會比較糾結,順產有“四大擔心”:一怕宮縮痛,二怕順轉剖,三怕會陰側切,四怕陰道松弛;剖宮產有“四大酷刑”:壓肚子排惡露,術后早日下地走,拔了尿管上廁所,手術之后排濁氣。

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你總得要選擇一種分娩方式。

其實順產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剖宮產也不會像你想的那么爽氣,從婦產科醫生的角度,我們還是首選推薦順產的,如果真的是選擇了剖宮產,所謂的“四大酷刑”也沒那么殘酷,上次和大家聊了壓肚子排惡露,這次接下來繼續聊剖宮產后四大酷刑之二術后早日下地走

剖宮產術后大家不肯下地走主要是怕傷口痛,怕宮縮痛,怕傷口裂開,怕引流管導尿管不方便,怕沒力氣頭暈眼花摔倒。

剖宮產術后當醫生查房讓你早下地的時候,你媽可能會說:醫生啊,我們家子涵身體比較弱,剛做完手術中氣不足,就讓她多靜養休息兩天吧。

其實這種觀念是不對的,老是躺在床上不下地非但無助于身體的恢復,反而會有各種的壞處。為了讓大家愿意很快下地走,醫生們還是很花心思的,做了很多的臨床研究,制訂了相應的臨床指南,來增加你的信心,解決你的擔心。

鼓勵所有手術后患者早點下地走的做法被稱為“快速康復外科”, ERAS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它指的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證醫學證據支持的圍手術期處理優化措施,以有效降低手術患者機體應激反應, 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

具體的做法是:術后早期下地活動,盡早恢復經口飲水和進食,通過這些做法可以減少和外科手術相關的可能并發癥,例如疼痛、切口感染、切口裂開、腹膜炎、腹腔膿腫、下肢靜脈血栓、粘連性腸梗阻等。

下床活動應循序漸進,不要勉強,要在本人可耐受范圍之內,要注意防止低血糖、體位性低血壓,在下床活動時要觀察有無頭暈、氣促、心悸、出冷汗等不適,如發生上述情況,應暫?;顒?。隨著術后時間的延長, 每天每次的活動形式要變化,活動量也要逐漸增加,直至基本恢復到術前狀態。

快速康復外科(ERAS)在產科的應用被稱為“剖宮產快速康復(Enhanced Recovery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ERAC), ERAC與外科的ERAS有很多相同點,但也有不同。

剖宮產的產婦通常較為年輕,較少需要術前優化、術后并發癥少,但是她需要自己照顧新生兒,有強大的快速康復的動力。

美國的產科麻醉及圍產醫學協會(The Society for Obstetric Anesthesia and Perinatology,SOAP)將ERAC的推薦意見從麻醉的角度做了一個總結,共列出了三大類關于擇期剖宮產的推薦意見。

術前ERAC推薦

1.術前禁飲禁食的優化

麻醉前禁食固體食物8小時,禁飲清亮液體2小時,術前2小時可飲用無渣高碳水化合物飲料。

2.術前患者宣教

3.母乳喂養的準備和宣教

4.術前優化血紅蛋白

妊娠期貧血是產后多種并發癥的重要預測因素,糾正產前貧血有利于減少輸血,改善認知功能,避免產后抑郁,因此需對孕婦常規進行貧血篩查,并對貧血者補充鐵劑治療。

術中ERAC推薦

1.預防腰麻后低血壓

低血壓是剖宮產腰麻后常見的不良反應,可能對母體和胎兒造成不良影響,應盡可能維持血壓在基礎值水平。

2.維持正常體溫

術中低體溫對母親和新生兒都可能帶來各種,建議采取多種有效的保暖措施,改善產婦體感舒適度,降低低體溫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

3.縮宮素的合理應用

輸注低劑量縮宮素有助于預防產后出血,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4.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5.預防術中和術后惡心嘔吐(IONV&PONV)

6.啟動多模式鎮痛

除了椎管內阿片類藥物之外,應在術中(比如胎兒娩出后)就開始非阿片藥物鎮痛。

7.早期母嬰接觸

母嬰間皮膚與皮膚的接觸有利于母乳喂養,并對新生兒過渡到宮外生活帶來很多生理益處。條件允許時,在手術室內就應盡早實現母親和嬰兒的皮膚接觸。

8.優化靜脈輸液,避免過多補液

9.延遲臍帶結扎(DCC)

對活力好的足月兒和早產兒,DCC時間至少為30~60秒。

術后ERAC推薦

1.早期進食

剖宮產術后早期進食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有利于腸道功能的恢復,促進母乳喂養,縮短住院時間。剖宮產術后60min內就可以飲水,只要能耐受,術后4h即可恢復規律飲食。

2.早期下床活動

只有當運動功能足夠恢復了才考慮下床活動,例如術后8h內可以考慮逐步從坐在床邊過渡到坐在椅子上,24h內只要能耐受就盡可能步行1~2次。

在下床活動前必須去除妨礙早期活動的一些障礙,例如靜脈輸液、導尿管、明顯的疼痛、過度鎮靜、眩暈、PONV以及椎管內阻滯消退緩慢等。

3.增加休息時間

盡量減少探視者和醫務人員對產婦休息的打擾,產婦疲勞可能對認知功能、抑郁、情緒、母嬰接觸等都有負面影響。

4.早期拔除導尿管

在產后6-12h可以考慮拔除導尿管,這會利于產婦早期下床活動,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尿路感染發生率。

5.采取相應措施預防下肢靜脈血栓

6.簡化早期出院流程

7.糾正貧血

對術中出血或術前貧血的產婦在產后1-2d進行實驗室檢查,糾正貧血。

8.母乳喂養的支持

產后1h是啟動母乳喂養的黃金1h,母嬰間皮膚與皮膚的接觸應一直持續至第一次母乳喂養(吮吸乳汁的動作)完成,即使準備人工喂養,母嬰接觸也至少持續1h。

9.多模式鎮痛

可聯合多種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達到優化術后疼痛管理的目的,并減少不良反應和阿片類藥物的使用量。

10.控制血糖

11.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盡量減少阿片類藥物應用以及早期活動都可以促進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此外,咀嚼口香糖也是一個簡單而有效的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的方法。

所以,在醫生和護士的指導與幫助之下,你完全可以在剖宮產術后早下地活動,不用再去有更多的擔心了,但令人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醫院和醫生都會很積極的支持與落實ERAC。

在選擇分娩醫院的時候,除了要考慮硬件環境和服務以外,很重要的是要看醫生們對這些哪怕是很簡單的臨床行為的專業態度和專業能力,所以你可以問一下你的產檢醫生,她們對ERAC的態度,以及她們有沒有鼓勵和支持ERAC的具體措施和做法,這些事貌似簡單,但很重要,管理要在現場,魔鬼會在細節。

    相關閱讀

    產后飲食推薦

    • 早餐就要這樣吃 新媽飲食計劃

    • 新手媽咪產后瘦身三款減肥湯

    • 產后媽媽巧妙借助飲食消除疲勞

    • 月子第3周營養補充及菜肴推薦

    熱點推薦

      分娩產后視頻講座

      • 孕婦太胖怎么減肥,看完后對長胖說拜拜(圖)

      • 我來減肥速度要合理減肥這件0.5-1kg就很好了

      • 女人產后容易發胖的陷阱,你中招了嗎?!

      • 產后42天內不要怎么辦?產后一周怎么做?

      編輯推薦

      圖文推薦
      • 寒冬季 喝產后補湯的正確姿勢

      • 產后痔瘡好煩人 學三招助治愈

      • 辣媽心經 產后給子宮點小呵護

      • 產后恢復時期 請遠離這些習慣

      熱點關注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