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冷冬季,滋補湯是產后媽咪養生不可或缺的好物。當手腳冰冷時,來一碗熱騰騰的湯,真是暖心暖胃還健身。不過喝湯雖是常事,卻有我們很多不知道的盲點知識。毫不講究的喝湯方式,可能會讓這些滋補湯大打折扣哦,所以,看看學學,把這些喝湯盲點都避開吧!
※飯前喝湯不一定苗條健康
“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這是減肥女性們都知道的減肥圣經。餐前喝湯能夠減少用餐時15%左右的食物攝入量,而且胃里提前先有些水分,食物到了胃里會膨脹,飽脹的感覺更不容易讓人吃過量。
但是,飯前比較合適的是清淡的湯,如果是高油的老火湯,空腹喝會引起腸胃不適,還會胖的更快。
※燉的越久營養越好
廣東人民鐘愛老火湯,婆婆們常常會用心花數小時為媳婦煲滋補湯。事實上,并不是煲得越久,湯里的精華會越多。有些食材隨著時間的增長而營養流失,例如青菜。而且長時間燉煮的湯,嘌呤、脂肪含量非常高,如果經常喝老火湯,新媽的體重堪憂啊。
一般而言,青菜與海鮮湯煮的時間應該不超過30分鐘,排骨與雞湯則要控制在60-100分鐘,而滋補藥材一般不要超過40分鐘。
※趁熱喝湯營養好
冬季,媽媽們最愛那一口暖胃熱湯,老一輩也常說趁熱喝有營養。但是熱湯暖胃也傷胃,人體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溫度,在攝氏60度左右,超過此溫度容易造成黏膜損傷,經常喝熱湯會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建議等湯稍涼再喝湯,最好溫度控制在50度左右最好。
※多喝幾碗才有用
從小喝湯,媽媽們就總愛勸你喝多一點,告訴你所有精華都在這,然后你默默地喝完好幾碗湯,把胃撐得漲漲的。
而事實上,產后新媽并不應該多喝湯。一小碗湯下腹會讓你舒服,但是數碗湯的沖擊下,你的胃液會被沖淡,讓你消化不了其它食物。所以,吃飯時可緩慢少量喝湯,以胃部舒適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