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馬上要上幼兒園了,最需要做的是心理方面的準備,無論是寶媽寶爸,還是孩子。
孩子從出生,其實就開始與陌生環境進行接觸,他們的適應力其實遠超爸媽預估。
有時候他們表現出來的“不適應”其實更多是向爸媽撒嬌的一種方式,所以父母首先要在心理上要對孩子有一個準確的認識。

孩子進入幼兒園代表著從家庭向社會邁進第一步!(沒錯,寶寶從此是個社會娃了?。?/div>
之前在家庭中成長養成的各種習慣,必然隨此而改變。
如果沒有提前給寶寶做心理準備工作,突然進行環境變換,孩子必然不樂意。
最好在正式進入幼兒園之前,父母就多帶孩子進行幾次“幼兒園探秘之旅”。
讓孩子看到很多小朋友在一起是怎樣生活與學習的,讓孩子看一看老師是如何給孩子們上課、陪他們做游戲的,目的就是給孩子建立一個“幼兒園原來是這樣一個開心的地方啊”的概念。
回到家后,多和寶寶討論一些幼兒園的生活、小朋友們在一起才能做的活動等等。
讓孩子產生一種好奇心和向往的感覺。
比如:“好多小朋友每天都在一起學習新本領,他們已經知道XXX了哦,他們學會了XXXX了哦,你想不想學???”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請親朋好友或者鄰居家的“別人家”的孩子來現身說法,告訴孩子,幼兒園的生活是怎樣愉快的集體生活。
正式入園之前,除了“看、聽、說”以外,最好能帶寶寶去幼兒園感受一下,直接參與幾次小朋友的集體游戲、旁聽一下老師教孩子們上課。
這不僅在鍛煉孩子的適應力、語言能力,也有助于幫助孩子進入幼兒園前的心理建設。
其實,家長們更應該對寶寶上幼兒園有心理準備,尤其是家里老人,一定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舍不得去幼兒園的態度,這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和畏懼心理。
不把孩子放入社會、集體,他們永遠都不會成長。有時候耽誤孩子的,恰恰是最愛他們的人。
尤其御貓老師要勸有一些家長朋友,千萬最最最不該說的話,就是用上幼兒園來嚇唬孩子——
“你再不聽話,明天就把你送幼兒園去!”
“你不吃飯,明天就讓老師來好好收拾你!”
“你再亂跑,每天把你扔幼兒園叫其他小朋友好好管管你!”
如果幼兒園和老師們在孩子心里從此留下了這么可怕的印象,哪個寶寶還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