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育是一段富有詩意的修行,養的是孩子,修的卻是我們自己。最好的進步,就是和孩子一起進步。
周末聚會,大家的話題都逃不掉各自的孩子。小C吐槽說自己的英語都還給老師了,兒子昊昊問他卷筆刀(sharpener)這個單詞怎么拼,她竟然都答不上來,還被兒子嘟囔,說:媽媽怎么這個都不知道啊!
小Y也有同感,以前小時候讀幼兒園哪有什么作業,現在小孩從幼兒園回來,要畫畫,要做南瓜燈,做布藝品……做得好的才能拿上去展覽,簡直是逼著媽媽成為手工達人。
這應該是很多媽媽的寫照吧……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這學那,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下。
身為父母,我們都想讓孩子少走彎路,盡可能讓孩子練好技能,鋪好未來的道路,即使自己苦點累點也不在乎。但是未來的每一天都不確定,現在的每一天都在變化。如果當爹媽的不進步,又怎能為孩子做個好榜樣?
父母的態度,決定著孩子進步的程度
說起學習的態度,周末帶孩子去廣州圖書館,里面的少兒館里,不少四五歲的孩子,認真地翻閱著自己喜歡的圖畫書。孩子也找到了自己最愛的海洋生物繪本,津津有味的看著。
難道孩子們不會覺得看書沉悶么?看看旁邊的大人們,大多也捧著一本書在讀。有人問我怎么做到讓孩子不吵不鬧在圖書館看書的?
我只能說,要把讀書變成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每天睡覺前的半小時是家庭閱讀時間,爸爸看他的專業書籍,媽媽看小說、育兒書,孩子看繪本,有時候需要媽媽講,越來越大了,慢慢學會自己看書,看完了不時還要跟爸爸媽媽交流一下故事里說了些啥。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他們都看在眼里。
如果父母整天忙于手機、電視、游戲、工作,卻讓孩子看書學習,學這學那,缺少榜樣和學習氛圍的他們,只會產生逆反心理,難以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到時候學不好,怪誰呢?
要知道,孩子的定性不強,很容易模仿別人的行為,尤其是最親近的父母。父母的態度,決定著孩子進步的程度。
最好的進步,是和孩子共同進步
我們不愿自己的孩子落下什么,我們不想孩子比別人差了點什么,更不愿錯過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瞬間,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階段,我們要做的不是“看”,而是“參與”。
椥偛晛恛葎東西,我們得了解,才能和他交流,給他指導。
孩子在幼兒園學習了dog和cat,我們是否可以教他狐貍、樹懶的名稱和寫法?孩子喜歡某個動畫角色,我們是否可以跟他一起討論這個角色,學習這個角色的好品格?
前提是,我們得有各種動物名稱的知識儲備,我們也了解孩子喜歡的這個角色。
對孩子的教育技巧也需要時時更新
孩子沒禮貌怎么辦?孩子撒謊怎么辦?孩子的性教育怎么說才適合……
這些問題可能以前從來沒有考慮過,但孩子總有好奇和長大的一天,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也是作為家長的修煉過程。只有不斷提升自己,不斷進步,才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育己和育兒,其實最好的進步,就是和孩子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