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一位進京趕考的秀才,在一家客棧住宿的時候,一天晚上接連做了3個奇怪的夢:
第一個,夢到自己搭著高高的梯子,在房頂上種白菜;第二個,則是夢到下雨天他戴著斗笠又打著傘;第三個,夢到跟自己心愛的人同床共枕,但是卻背對著背,互不搭理。
第二天醒來,秀才越想越不對勁,于是找算命先生解夢,算命先生聽秀才講完,則搖頭嘆氣的對秀才說:“你做的三個夢,都是不祥之兆,這次你還是別考了,盡早回去吧。”
秀才不解,急忙問原因。算命先生解釋說:“房頂上種白菜是白費勁;下雨天戴斗笠打傘意為多此一舉;而和心愛的人背靠背睡在一起,意為沒戲。”
秀才聽后心灰意冷,于是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板看秀才要走,非常奇怪,于是便問秀才為何突然棄考?秀才便把前事告訴了店老板。
店老板聽后,笑著對秀才說:“對于解夢,自己也略知一二,不過我認為你該留下來。”
秀才聽后一臉疑惑,便聽店老板解釋,店老板說:“屋頂上種白菜即為高中,戴斗笠打傘就是冠(官)上加冠(官)嗎,而跟心愛的人背靠背躺著,恰是翻身可得。”
秀才聽后,覺得店老板的解釋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奮的去參加科考,果不其然,金榜題名。
這個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卻告訴了我們一個重要的人生道理,那就是:人有保持積極的心態,才能有積極的人生。因為心態決定我們的狀態,狀態決定我們的行為,而行為決定了我們最終的結果。
積極的人就像太陽,走到哪里照亮哪里,譬如故事中的店老板;消極的人像烏云,去了哪里哪里便陰天下雨,譬如故事中的算命先生。
心態不好的人,就算考上了名校,找到了好工作,拿著高工資,也照樣會為一點小事想不開,甚至輕生;心態好的人,就算上不了大學,送外賣,照樣也可以度過幸福的一生。
父母的心態,影響孩子的未來,長期的事實證明,很多孩子的毛病、問題,本質上都不是他自己的原因,而是因為他們父母的心態出現了問題。
父母錯誤的心態,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這些影響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最常見的便是以下幾種:
第一種錯誤心態:給孩子設置過高的期待
前段時間刷到一個視頻,播的是在一個兒童平衡車比賽中,一個女孩只因取得了倒數的名次,媽媽當眾發怒并朝女孩怒吼:“你有什么臉哭,全程都在那遛彎,你在想什么呢?”
邊說著,邊用手狠狠地打女孩的頭部,推搡孩子,導致女孩差點一個踉蹌,摔倒在地。整個過程中,小女孩邊哭邊向媽媽保證下次一定好好比賽。
可是這位媽媽的怒氣卻絲毫未消,到最后,竟然獨自撇下孩子,頭也不回的離開了現場。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子女出類拔萃,成為人中龍鳳,但是有個現實卻很殘忍,那就是:第一名只有一個,大部分孩子終將歸于平凡。
對孩子有所期待很正常,然而期待一旦超出他們的能力范圍,對孩子來說其實就是一種傷害!
親子關系專家陳忻博士曾說:“對兒童的期待、要求,不要超出他們的能力和發展現狀。”
每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花有花的美,草有草的美,世界萬物各有其美,人作為萬物之靈,更是如此。
生命本身沒有優劣之分,父母要尊重幼兒發展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根據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把握對孩子要求的尺度,切忌對孩子提出過高或不切實際的要求。
第二種錯誤態度:給孩子貼負面標簽,產生不良暗示
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標簽效應”,也叫“自我暗示效應”,說的是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簽時,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簽內容相一致。
很多父母,總喜歡當著別人的面,很苦惱的描述孩子的一些行為或者問題,給孩子貼上“不聽話”“沒禮貌”“任性”“不講衛生”等負面標簽。
雖然父母們可能是一時嘴快,或者跟其他家長交流育兒經驗,但是這種負面的話語被孩子聽到了,就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讓他們認為,自己就是父母嘴里那樣的孩子,從而對號入座。
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阿黛爾·法伯(Adele Faber)曾說:“永遠都不要低估你的話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千萬不要表現的比孩子還著急,要記住,你的心態直接影響孩子的心態。
遇事多了解情況,再來解決問題。比如,如果你發現自家孩子在人前表現的很拘謹、內向,不愛說話時,你可以說:“他是個開朗的孩子,熟悉了你就會發現的。”
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在你的積極暗示下,孩子也會不斷的發生積極的變化,最后成為你嘴里那種開朗的孩子。
第三種錯誤心態:把孩子當情緒垃圾桶
所謂“情緒垃圾桶”,通常指的是一方經常給另一方分享負面情緒,不斷的給其傾倒情感垃圾。比如一方在工作、家庭、生活中遇到煩心事,就不斷的給另一方叨叨個沒完。
一般來說,最適合讓人傾倒負面情緒的人,都是自己不在意且不會被自己負面情緒傷害到的人,比如完全不認識的心理咨詢師或者漂流瓶。
美國心理學教授大衛·霍金斯,曾提出過“能量層級論”。
能量層級低的人,做什么都喪氣滿滿,干什么都覺得無聊乏味;能量層級高的人,仿佛內心有光,做什么事都精力充沛,到哪里都神采奕奕。
天真無邪的孩子,原本心理能量是很高的,但是如果父母稍有不順,就抓住孩子的一點小錯發泄自己內心的不滿和憤怒,把情緒垃圾丟給孩子,就會把孩子的能量拿走,導致孩子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沉默。
那些受過良好職業教育的心理咨詢師們,尚且需要定期清理積攢的負能量,更何況本該受到保護的孩子呢?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我們的希望,讓孩子健康成長是每一位成年人的責任和義務。父母即使心情不好,也應該給孩子做出表率,想辦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樂觀處事的實例是給孩子最好的榜樣,所以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應積極解決,切忌在孩子面前唉聲嘆氣,把孩子當做情緒垃圾桶。
【最后寫給父母的話】
一切成功與財富皆源于積極的心態!
馬云在一次演講中說:“我們要教孩子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不要退縮。”
作為父母,如果你想孩子未來有出息,有所作為,那就請從自己做起,以身作則,每天積極的面對生活,那么你的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模仿你積極的人生態度,和你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