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對于父母們來說,小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后就仿佛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在對待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上會有更新的想法和問題,有些甚至是我們一時難以答上來的。小編的朋友之前就被兒子突然問:“爸爸,為什么老師能給我留作業,我不能給老師留作業?。?rdquo;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也經常會有類似的問題,比如有很多事情他們都會問“為什么爸爸媽媽可以,我卻不可以?”對于我們大人來說,這種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著的一些等級或者權利上的往往都已經習以為常,但年輕的小孩卻并不如此。
小孩子們對于人際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平等的態度,你能夠做的事情我也能夠做,
于是才會對老師留作業這樣的事情有所疑惑。這主要就是因為孩子對主客體之間有了相互的認識,但還無法準確地理解人際關系中的一些特殊性,對于服從、遵守等關系中有挑戰的想法。

在孩子看來人與人之間的一些行為反饋都是相互的,是平等存在的,你對我做這樣的事情,那么我也能夠反饋給你同樣的行為。但事實上,
一旦我們處于一種特殊的關系模式中的時候諸如師生、上下屬等等,事情就會變得有些自上而下的行為,有了一些界限和條件在上面。
個體的角色不同所代表的職能也有所不同,彼此之間是有一定的行為規矩的。對此,
父母們就需要幫助孩子認識一些關系中的特殊性,
要讓孩子知道老師這個角色對孩子的作用是什么,了解到老師對于我們來說,在這其中主要的職責的權利是什么。
很顯然,老師作為教育的工作者,
在孩子的成長中是傳道受業者的角色,老師教給孩子知識、教育孩子正確的行為認知,而孩子就能夠從老師的身上獲得相應的知識和能力的增長。
這就是一個自上而下的傳遞過程,在這其中老師需要對孩子的教育效果負責,孩子也需要配合給予反饋。
而這就是老師要留作業給孩子的原因,
孩子的作業是老師很多教育備課的判斷依據,
在孩子的作業中,老師能夠清楚的了解到每個孩子具體的學習情況。比如孩子對于課堂的內容有沒有掌握,孩子的一些個人能力水平有多高,這樣老師在下次的課堂上才有更好的授課安排。
所以,孩子作為被授課和被教育的對象,就需要配合好老師教育工作的開展,這樣我們的課堂學習才能順利進行下去。而且,對于老師來說,
他們雖然不用像孩子那樣做作業,但卻需要給孩子批改作業、寫評語、給獎勵等等,
這些就是老師的工作,換句話說就是“孩子們給老師的作業”。
很多時候,孩子看待問題往往都是只有很單一的一面的,他們只看到了自己被老師布置了作業,
但卻沒有意識到,在自己看不見的地方老師也同樣做了很多的是事情。
在了解完彼此的角色差異之后,孩子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更準確的認知,去做好屬于自己的事情。
最后,面對孩子這樣的想法和問題的時候,
作為父母的我們是應當給予鼓勵和肯定的,這樣的小孩思維非?;钴S,有獨特的自主想法,而不淪為平庸、教條的一員。
畢竟盲目地遵循和在自己理解過后的遵循,這兩者之間看似一樣,但卻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重要提示:面對孩子這樣的問題,父母們需要讓孩子了解到老師和孩子之間都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彼此有怎樣的功能,和負責什么樣的工作。在上學的過程中,布置作業就是老師的工作和需求,完成作業就是孩子需要做好的事情,這樣彼此才能有更好地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