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情商高、更聰明,別把跟孩子聊天當小事兒,跟孩子聊天的學問大著呢!
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屁顛顛地跑到廚房跟媽媽說:
“媽媽,今天老師教我們跳舞啦,我跳給你看好嗎”
“媽媽,歡歡穿了粉紅色的裙子,可好看了”
......
孩子的舌頭就像脫韁的野馬...
而此時的媽媽在廚房真忙著油鹽醬醋茶...
面對這種情形,媽媽們大概有兩種反應:
第一種:寶貝啊,媽媽要做飯呢,你先去拿積木玩。
孩子耷拉著頭,悶悶不樂的走開了。
第二種:幼兒園這么好玩呀,來,坐凳子上幫媽媽洗土豆,再給媽媽說說。
母女倆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畫面怎么想怎么溫馨。
其實,小孩子特別依賴爸媽,什么事情都愛跟爸媽分享,如果你像第一種媽媽,嫌孩子煩,孩子會慢慢變得什么都不想跟你說,變得不聽話,一回家不是投入你的懷抱,而是抱著平板電腦玩游戲,到時陪伴你的是滿滿的失落感。
多陪下孩子,對孩子最好的一種愛就是陪伴與溝通,不要錯過和孩子“聊天”的機會。
>>為什么要和孩子多聊天
不要覺得“聊天”算什么事啊,教孩子識字、算術才是“正經事”!讀書識字本來是孩子自覺的事,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他就會如饑似渴地學習。而“聊天”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
“聊天”能把你的愛傳遞給孩子
經常和孩子聊天,孩子自然開朗、聰明,反之,孩子的性格就會特別內向,甚至有心理障礙。
“聊天”能讓你真正地了解孩子
有些媽媽總是抱怨孩子老和自己對著干,讓做啥偏不做啥,其實是和孩子聊得不夠好。通過聊天,才能知道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聊天”能讓你和孩子成為永久的朋友
平時多和孩子聊天,和孩子建立信任感,自然而然的和孩子成為朋友,孩子也更愿意接受你的教育,這種亦親亦友的關系,還會持續一輩子。
>>你還得會和孩子“聊天”
別認為和孩子聊天是件簡單的事,還需要抓住孩子的一些特點,才能讓孩子把你的話聽進去。
給出事實、選擇性的督促
睡覺時間到了,孩子說:媽媽,我不想睡。
錯誤的聊天:太晚了!還想玩到什么時候,趕緊回床上去!
揮湫葸聊天:嗯,我們可以十分鐘后再睡,你是想去刷牙,還是先聽個故事呀——給出事實、選擇性的督促。
當寶貝們說不想睡的時,心里還想玩,孩子還不知道時間是怎么回事。不過當你讓孩子選擇時,孩子會選擇喜歡的做,然后乖乖睡覺。
尊敬的、正面的引導
當孩子跟你說“不”的時候
錯誤的聊天:反了你,這么不聽話,我這樣是為你好!
揮湫葸聊天:好的,寶貝,我們先不這樣做,你可以說“不”,但是,媽媽想知道原因,來給媽媽說說吧。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是孩子在嘗試自己的獨立性,想去證明自己長大了。當你尊重孩子的想法時,孩子會勇敢地表達,不再懼怕。
我們不需要替孩子思考,我們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是孩子的榜樣,多和孩子聊天,在潛移默化中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用選擇的方法,激發孩子自己動腦思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用一兩句話,告訴孩子他一生要記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