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的媽媽都不希望自己早產,能熬到足月生是最好。孕37周以后,可以說每一天,寶寶都有可能待不住了想出來。
那么,同樣足月出生的寶寶,37周出生的寶寶和40周出生的寶寶有什么區別嗎?
什么是足月?
足月妊娠是指在懷孕37周至42周之間的階段,此時胎兒已經完全發育成熟,出生后可以獨立生存。
對于還未成熟的胎兒來說,媽媽的子宮就是最好的地方,胎盤為它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免受外界病毒的侵擾。
在足月妊娠期間,胎兒的體重、身長、頭圍等指標逐漸增加,直至達到高峰。足月妊娠是評估胎兒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決定是否進行催生或剖宮產的重要依據。
37周出生和40周出生有哪些不同
在懷孕37周至40周之間,胎兒的體重和身長逐漸增加,各個器官和系統逐漸發育成熟。在這個階段,胎兒的肺部、消化系統、肝臟、腎臟等器官都已經發育完善,能夠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此外,胎兒的免疫系統也逐漸完善,能夠抵御外界病原體的侵襲。在這個階段,胎兒的皮膚也變得更加光滑細膩,頭發和指甲生長得更快。
所以,臨床上,我們將出生時:
胎齡37~38+6周胎兒稱為早期足月兒
胎齡39~40+6周胎兒稱為足月兒
胎齡41+0~41+6周胎兒稱為晚期足月兒
<37周則是早產兒
≥42周為過期產兒
雖然37周和40周都屬于足月妊娠,但兩者之間還是存在一些差異。一般來說,40周出生的寶寶比37周出生的寶寶在身體發育、器官成熟度、免疫系統等方面更加完善。
儲存脂肪能量
這些脂肪能讓他們出生時體重更達標,維持體溫的能力更強。同時,皮膚變更光滑飽滿,呈現紅潤光澤的狀態。
肺功能發育更好
雖然37周的胎兒各器官已經發育完全,但寶寶的肺泡還較少。隨著胎兒在子宮內的持續發育,肺泡的數量會越來越多,出生時的呼吸功能就越強,啼哭更響亮。
免疫系統更強
孕晚期,寶寶會獲取媽媽的抗體,為出生后抵御外部環境做準備。所以,胎兒在體內時間越久,獲取的抗體也越多。
因此,40周出生的寶寶在出生后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可能更強,也更容易喂養和護理。此外,40周出生的寶寶的大腦發育可能更為成熟,有利于寶寶的認知和情感發展。
有統計,早期足月兒相比足月兒,平均住院時間更長,需要更久的新生兒監護,出院后再住院率更高;肺成熟度更低,體溫不穩定、低血糖、呼吸窘迫和黃疸發生率更高;更頻繁地接受可能敗血癥的評估,并且更經常接受靜脈輸液。
因此,臨床上常常將低風險孕婦的擇期引產和擇期剖宮產的時間放在39周之后,不超過41周。除非出現比較嚴重的并發癥,比如子癇前期、藥物難以控制的糖尿病、難以糾正的胎兒功能生長受限、雙胎或多胎妊娠等,因為要綜合考慮嚴重并發癥孕婦和胎兒孕晚期面臨的風險,所以往往會提前在37周前后擇期引產或擇期剖宮產。
但是,社會上總會有一些孕婦和家屬會因為一些非醫學的原因(比如玄學)要求提前引產或剖宮產,這是對寶寶不負責任的做法。
既然在肚子里發育更好
是不是越晚生越好?
超過預產期太久也可能帶來一些風險。
在預產期之后,胎盤可能會老化,羊水的量和質量也可能會下降,這可能會影響胎兒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另外胎兒體型和頭圍也會越長越大,頭顱骨骼越來越硬、顱骨縫變窄。過期妊娠分娩可能會增加胎兒死亡率、增加新生兒重癥監護率、增加巨大兒發生率,增加胎糞吸入綜合征發生率、增加難產發生率和剖宮產率。
如果寶寶超過了預產期,建議及時咨詢醫生的意見,了解是否需要采取引產或剖宮產措施或繼續期待順其自然。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給出建議,以確保母嬰安全和健康。
懷孕的過程的確很辛苦,臨近生產了不要太心急。只要身體條件允許,盡量等到瓜熟蒂落自然生產。及時做好每一次的常見,與醫生溝通,安全迎接寶寶的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