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都說,順產是痛在產程中,而剖宮產的痛是在產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剖宮產術后的黃金護理期——術后72小時,這對于新媽媽產后的恢復可是至關重要哦!在這72小時內,新媽媽應該注意哪些細節呢?

第一階段——黃金6小時
去枕平臥——產后6小時,麻醉藥效還沒有過,回到病房后,需要遵醫囑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術后去枕平臥可以預防頭痛,同時,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還可以預防因麻醉導致的嘔吐物的誤吸;平臥的時候,家人需給新媽媽按摩下肢,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預防靜脈曲張,每小時按摩10-20分鐘。
排氣——因為手術容易使腸道受刺激,進而使腸道功能受到抑制,腸蠕動減慢,腸腔內有積氣。因此,要先排氣再進食。
開奶——待麻藥清醒后,應及早讓寶寶吸奶,母子皮膚接觸并讓寶寶吮吸30分鐘以上。寶寶的吮吸能夠使子宮收縮加快,讓子宮的恢復時間更短。而剖腹產的媽媽乳汁分泌會比順產媽媽來的晚一點,嬰兒吮吸的刺激也能夠加快乳汁的分泌。
按壓宮底——因為剖腹產容易發生宮縮不良,宮腔積血,情況嚴重者甚至容易導致大出血,因此,剖腹產之后,醫生還觀察的還有產婦的宮縮情況,這時候就需要“壓肚子”來判斷。
第二階段——黃金24-48小時
產后24-48小時內,各種不適都會襲來,傷口痛、子宮收縮痛、腹脹等。但是新媽媽切忌臥床不動,要忍痛做好下面這幾件事:
側臥——6小時之后,就可以用枕頭了,這時最好用側臥位,將被子或毯子墊在背后,使身體和床成20-30度角,側臥可以減輕對傷口痛和牽拉痛;這種姿勢也更方便新媽媽喂奶。
進食——排氣后可以開始進食,飲食上要循序漸進,從湯、粥、面條慢慢推進,清單飲食,以防胃腸道不能適應。
自主排尿——剖宮產后24小時左右,大多數產婦的膀胱功能會逐漸的恢復。此時,要盡早拔掉尿管,盡早的實現自行排尿,降低導尿管保留時間過長而引起尿路細菌感染的危險性,建議沒2-4小時去衛生間小便一次。
早活動——剖腹產后長期靜躺可能導致腸粘連,因此拔了導尿管之后需要在家人的幫忙下下床。產后下床要根據自身情況,緩緩進行,可以先坐起,再在床邊活動,之后再下地活動,下床后要避免過度、激烈的運動。
第三階段——黃金72小時
檢查傷口——剖宮產第3-4天,醫生會檢查傷口愈合情況,觀察是否有感染、化膿的情況。
通乳——產后24-48小時后,剖宮產新媽媽會開始漲奶,在第三天脹痛可能達到高峰。這時新媽媽可通過乳房按摩疏通乳管,以確保母乳充足。
黃大夫提醒:相較于順產,剖宮產術后護理更為瑣碎。但依然要注意口腔衛生、腹部傷口衛生、私處衛生等。剖宮產傷口通常在手術7天拆線,拆線后咳嗽時要用手按壓傷口兩側,防止傷口裂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