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臨近分娩了,在家跟老公商量,等生孩子痛的厲害就打無痛分娩,結果婆婆沖出來阻止,說打了對身體不好,日后可能留下腰酸的毛病。這讓小云有點拿不定主意了,無痛分娩真有腰痛的副作用嗎?
這樣的疑問很多孕媽都會有,那么產后腰痛和無痛分娩究竟有沒有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

什么是產后腰痛?
產后腰痛或者說產后腰背痛是女性在分娩后發生腰背部、臀部疼痛,部分患者會合并下肢疼痛,這在產后非常常見。
什么是無痛分娩?
“無痛分娩”,醫學上稱之為分娩鎮痛,是指運用各種專業的醫療手段減輕產婦分娩期間的疼痛,主要分為藥物性鎮痛和非藥物性鎮痛兩大類。
在所有的分娩鎮痛方法中,應用最廣泛、效果最理想、對母嬰安全性更高的分娩鎮痛技術就是硬膜外分娩鎮痛,它屬于藥物性鎮痛。
硬膜外分娩鎮痛的過程:
首先麻醉醫師會在腰背部打一針,將針穿刺到脊髓腔(硬膜外腔),然后將一根細管子順著穿刺針放置到脊髓腔內,隨后拔除穿刺針,妥善固定細管子后連接鎮痛泵,鎮痛藥物就會持續注入脊髓腔內發揮效果啦。
產后腰痛真的和無痛分娩有關系嗎?
在2011年著名的Cochrane雜志上發表的的一篇論文,篩選了世界范圍內的38項臨床研究,最終分析了1806名產婦,比較了實施硬膜外麻醉和沒有實施硬膜外麻醉的產婦產后慢性腰痛發生率。
結果發現:接受硬膜外麻醉的893名產婦中有337例(38%)發生了慢性腰痛,而沒有接受麻醉的913名產婦中有361例(40%)發生產后慢性腰痛??梢姰a后腰痛的發生和硬膜外麻醉實施與否完全木有關系!
近期的一項調查研究也隨訪分析了212名產婦,按照是否進行分娩鎮痛及分娩鎮痛方法分為三組——硬膜外分娩鎮痛組、靜脈藥物鎮痛組和非分娩鎮痛組,分別在產后第一天以及產后6個月對這三組產婦腰痛的發生情況進行調查。
最終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三組產婦無論在產后第一天還是產后6個月腰痛的發生率、腰痛的嚴重程度都沒有差異。
產后腰痛是什么引起的呢?
孕期生理改變
在懷孕期間,脊柱的韌帶在孕期激素的作用下變得松弛,子宮隨著孕周增加也逐漸增大。為了維持身體平衡,孕婦身體的重心會向前上方移位,脊柱也會慢慢做出調整,腰椎代償性的前凸、胸椎后凸,這些妊娠生理改變使部分產婦在孕期就可能出現腰背痛并延續至產后。
有的寶媽身體慢慢已經適應了孕期的狀態,因為脊柱的適應性變化是孕期十個月慢慢發生的,而分娩結束后脊柱、腰部肌肉反而不適應了,也會導致產后腰痛的發生。
生理性鈣不足
懷孕以后,孕婦常規的飲食已經不能滿足孕媽和寶寶兩者的鈣需要量,孕期需要補充較多的鈣。產后的媽媽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很多媽媽都在堅持母乳喂養,鈣流失也非常嚴重,缺鈣容易引起腰疼。
哺乳姿勢不當
很多新媽媽在給小孩喂奶時,都喜歡低頭看著小孩吮奶,由于每次喂奶的時間較長,且每天次數多,容易腰部疲勞。
建議寶媽坐著哺乳時可使用哺乳墊,腳下踩一個小凳子;平常用下蹲代替彎腰動作;坐著時腰背部放置靠墊;注意抱娃的姿勢等,都有助于減輕腰椎的壓力。